溶剂萃取铬及铜的研究

来源 :华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yu19771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研究了Cr(Ⅵ)和Cu(Ⅱ)的萃取。 (1)研究了三烷基胺(N235)从硫酸介质中对Cr(Ⅵ)的萃取,考察了不同稀释剂、水相酸度、水相中Cr(Ⅵ)的浓度、萃取剂浓度、温度、相比等对萃取的影响。求得三烷基胺(N235)萃取Cr(Ⅵ)的过程热效应△H=-26.2kJ/mol。 (2)研究了N902/煤油溶液从氨/氯化铵水溶液中萃取铜,考察了萃取时间、水相pH值、萃取剂浓度、温度等对萃取率的影响以及酸度和时间对铜的反萃率的影响。实验发现,在研究的条件下萃取过程5分钟达到平衡,而反萃则需要15分钟才能达到平衡。萃取过程是吸热过程,实验测得△H=4.0kJ/mol。在实验范围内,萃取率先随pH值增大而增加,当pH值超过10.2后,随着pH值增大萃取率反而降低。萃取率和反萃率都超过99%。 (3)研究了用N902作为萃取剂从铜氨溶液中萃取铜的行为,发现其具有动力学速率快、饱和容量高、分离效果好、反萃容易等特点。并把其应用于印刷电路板蚀刻液中铜的回收,在铜浓度为103.29g/L,相比为1∶1条件下,用60%N902-煤油经过三级错流萃取,铜的浓度可以下降到2g/L以下,三级总萃取率达98.12%。 (4)以RE609/煤油为萃取剂,对高浓度铜氨溶液中铜的萃取性能作了一系列研究,发现其具有动力学速度快、饱和容量高、反萃容易等特点。并把其应用于印刷电路板蚀刻液中铜的回收。在铜浓度分别为112.15g/L和131.41g/L的实际溶液,相比O/A为1∶1条件下,用80%RAB-煤油进行三级错流萃取,铜的浓度可以下降到1g/L以下。 (5)用磷酸三丁脂(TBP)为萃取剂,煤油为稀释剂,从铜氨溶液中萃取铜,发现铜的萃取效率非常低。若用环烷酸萃取,有机相易产生沉淀,因此用TBP作为改良剂。考察了环烷酸体系浓度、萃取时间、相比等对萃取的影响,以及反萃条件。
其他文献
摄影术诞生於1839年的法国,在1839年之前的欧洲,很多画家、印刷方面的技术人员都祈望将看到的美丽风景、把绘画的人物对象、把真实的场景固定下来或印在书上。因此、自1822年
清风带韵,自有涟漪徐来;倩影飘香,必会雅气沓至。
烯烃的不对称催化氢化和氢甲酰化反应都是最经典和最重要的均相有机金属催化的合成反应,它们均以烯烃为底物,使用相似的催化剂,属于原子经济性反应,在工业化生产中有着极为广泛的
学位
漆画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一种绘画形式,早在战国时期漆画就开始萌芽,主要体现在漆器当中,也是现代漆画的起源。在古代,漆画往往被作为漆器上的装饰图案,随着时代的发展,漆画渐渐
金属-有机框架物(MOFs)作为一种新型的多功能孔材料,拥有许多传统多孔材料不具备的特殊性质。因为在多相催化、气体吸附与分离、药物传递、光学、磁学等领域具有巨大的潜在应用价值,所以它们引起了科研人员的极大兴趣。本论文设计合成了三种不同结构的多羧酸有机配体,在溶剂热条件下与不同的金属离子自组装构筑了11个新颖的配合物,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X-射线粉末衍射、元素分析、热重分析及红外光谱等对它们的结
学位
本文对二元单分子膜的蛋白亲合性、导向组装及分子识别进行了研究。 1.蛋白质与气液界面二元单分子膜的相互作用及单分子膜导向组装。蛋白质界面吸附研究不仅能够理解生物
含氮杂环化合物广泛存在于天然产物和药物分子的骨架之中,以吲哚为代表的五元含氮杂环的设计合成始终是合成化学的研究热点。本论文我们利用可见光催化化学反应洁净、节约、节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本论文针对目前有机光电材料的前沿研究领域基于热激活延迟荧光(TADF)机制的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OLED)技术进行研究。由于TADF机制应用于OLED领域时间较短,在设计领域仍然存在
以聚丙烯酸(PAA)和甲氧基聚乙二醇(MPEO)为原料,在N,N—二环己基碳酰亚氨(DCC)存在下以4-(二甲氨基)吡啶(DMAP)为酯化催化剂进行酯化接枝反应,合成了含有MPEO支链的聚羧酸类梳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