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国有中小企业改革进一步深化,最近几年国有中小企业的改制中出现了一种相当普遍的改制的模式,本文将其成为内部私有化改制,其操作的核心思路是:首先,国有企业以其存量有效资产价值安置国有职工,一次性付清所欠职工的工资、医疗费、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等内债; 与国有职工全部解除劳动关系,按职工的工龄给付经济补偿金。然后在自愿的基础上,在“职工持股、经营者持大股”的政策指引下,原国有企业的经营者和部份职工利用所获安置补偿费入股组建新公司,由新公司整体或部份购买原国有企业资产。这种改制模式从表面形式上类似于西方的管理层职工收购(MEBO:Management and Employee Buy-outs),与前苏联东欧国家激进式转轨后形成的内部私有化模式相近,但它在指导思想、结果绩效、相关主体的参与动机、参与方式、与它们有明显的区别,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对中国国有中小企业内部私有化改制现象展开研究,一方面可为改制效果的评判提供些依据,为政策的改进和新政策的出台提供理论基础和指导意见。另一方面,将内部私有化改制置于国际转型经济大背景下,本研究可以为转型经济理论的发展提供些有益的素材。内部私有化改制是多学科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课题,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集中于三大块:内部私有化改制的操作及其特点、内部私有化改制成因分析、内部私有化改制效果。在对内部私有化改制的操作及其特点进行分析时,本文首先对内部私有化改制的操作思路和操作程序进行了描述,然后将内部私有化改制与前苏联东欧国家激进转型中形成的内部人多数股权模式,以及西方的MEBO 进行比较,从国际视野角度来定位认识当前中国正在实施的内部私有化改制。本文从历史演进的纵向视角和现实经济利益的横向视角,对内部私有化改制的成因进行了深度分析, 1)在历史演进的纵向视角上,本文从理论认识和现实操作两个方面介绍了中国的职工持股制度向内部私有化改制的历史演化过程。而且,还从私有化手段选择上,分析了中国国有中小企业实行内部私有化改制的历史必然性。2)在现实经济利益的横向视角上,本文从改制主要参与方的角度和企业的角度探讨了内部私有化改制存在的合理性。内部私有改制中主要的利益相关方包括:国有职工、企业管理层、政府债权人等,内部私有化改制实质上是主要利益相关方讨价还价的结果,本文采用案例研究的方法对主要利益相关方博弈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