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胚胎干细胞可在体外无限增殖,并具有分化为人体任何细胞类型的潜力。因此它可以作为将来制造人体所需要的细胞、组织和器官的种子细胞。天然或IVF来源的胚胎干细胞所获得的种子细胞,由于组织不相容性使病人机体会产生免疫排斥反应,应用免疫抑制剂则有一定毒性且价格昂贵。为解决这一技术难题,我们研究团队进行了体细胞核移植克隆胚胎技术研究(也称治疗性克隆)。
体细胞核移植克隆技术,能将成熟的体细胞转化为原始的胚胎细胞,这一复杂的演变过程,主要是在去核的卵细胞内微环境中进行基因重编程,是治疗性克隆研究中的一项重要科学问题。供体细胞和受体卵细胞的线粒体在核质之间协调互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为此研究核移植来源克隆胚胎早期发育过程中供体细胞和受体卵细胞线粒体的动态变化规律,为进一步了解其机理奠定基础。本研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核移植来源克隆胚胎中供体细胞和受体卵细胞线粒体动态变化。首先进行动物克隆胚胎实验,再进行动物与人之间的克隆胚胎实验,最终进行完全人类克隆胚胎实验,其结果如下:
1.利用基因克隆技术,分别克隆了一个含有人、兔和小鼠线粒体基因片段的质粒,并将它作为外标准品,建立了线粒体SYBR Green I荧光染料实时定量PCR方法。
2.人-兔重构胚胎从1-细胞阶段到桑椹胚阶段,人和兔的mtDNA是共存状态。到了核移植囊胚阶段,受体兔线粒体大量增殖,而且尽管在囊胚时期,供体细胞mtDNA降到极低值,但他们依然存在。
3.在小鼠-兔核移植胚胎mtDNA拷贝数从1-细胞阶段到桑椹胚阶段没有明显变化,但到了囊胚阶段,兔mtDNA拷贝量急剧升高,而小鼠mtDNA下降。表明在桑椹胚之后受体卵母细胞mtDNA开始明显复制。
4.人类克隆胚胎在发育不同阶段的胚胎线粒体定量,结果发现与人IVF来源的胚胎对比分析没有统计学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