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至诗化小说《伍子胥》文本特征与精神内涵分析

来源 :贵州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mmyl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冯至的小说《伍子胥》创作于四十年代,是改写了春秋时期历史人物伍子胥受奸人陷害后从楚国逃亡到吴国的故事,小说主要关注伍子胥在逃亡中的思想活动及精神成长历程,整体上充满诗意色彩。本文通过对冯至创作心理的梳理,进入对《伍子胥》的深层解读,分析其诗化文本的表现形式和充满哲思的精神内涵。本文的主体部分由三个章节组成:第一章梳理冯至《伍子胥》创作心理的形成。冯至在小说中较多地融入了自己的情感体验,这些体验除了来源于当时的生活状态,其童年时期的家庭环境、大学时代的学习生活以及德国留学生涯也影响了他性格气质的形成,使得他在创作中表现出内省式的思维方式。现实中昆明宁静的山水与他性情相近,常使他有置身世外桃源之感,同时他又无法对战乱中的祖国和黑暗的社会视而不见。在这复杂心理的促使下,冯至十六年前就开始构思的《伍子胥》终于创作了出来。第二章主要分析《伍子胥》诗化的文本特征。小说在结构上运用“画簿式”的风景画集成,把传统文化意蕴融入其中,并在有限的人物中塑造了不少理想化的形象;在叙事语言形式上,小说通过别具匠心的遣词造句和运用古典诗歌中常见的表现方式营造了充满诗情的阅读氛围。这些呈现在文本形态上的特征是诗意的,以至于唐湜以“这是诗,抒情的诗,却不是它应该是的严格意义的小说;这是散文,和穆纯洁的散文,却不是真实的丑恶的人生”来评价《伍子胥》。第三章主要是对《伍子胥》精神内涵的分析。小说在文本形态上是诗化的,可并不像唐湜所说的那样没有触及真实的人生,其中不乏对现实的书写。作为善于哲思的作家,冯至把他从德国文学中吸收的对生命意识形态的关注融入了其中。通过伍子胥的流亡之路,展现了存在视阙下不同的人生体验,用了多组二元对立的选择体现决断的艰难,更在蜕变中体悟生命存在的意义。在小说诗化形态的外壳下,《伍子胥》充满了作者冯至对现实的关注和对生命的体悟。本文通过对《伍子胥》深层的解读,以期把冯至这篇深邃而纯美的艺术绝响的多元价值呈现出来。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Ⅱ、Ⅲ期结肠癌患者术后FOLFOX4方案辅助化疗6周期疗效,以及疗效与MTHFR.GSTP 1和XRCC1基因多态性之间的关系,以期从中获得结肠癌辅助化疗疗效预测因子。方法:对2004
语块理论是国外语言学界一个普遍话题,近年来在国内也逐渐受到重视,特别是在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研究中。乔姆斯基认为任何科学的语言理论,必定有解释的普遍性,因此汉语研
目的探讨药物致过敏性休克的抢救与护理体会。方法回顾2000年1月至2008年12月本科发生过敏性休克5例的抢救。结果5例患者均成功抢救,无并发症。结论医务人员的观察、判断、快
目的:观察化痰通络方对急性脑梗死大鼠重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后不同脑组织中星形胶质细胞相关特异性蛋白水通道蛋白4(AQP-4)及血清中S100β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小型旋翼无人机合成孔径雷达(SMRUAV-SAR)是一种具有重要应用前景的成本高精度雷达成像系统。然而,受平台运动不稳定及其辅助位置测量系统精度低等影响,利用辅助数据补偿后SM
目的探讨胃苏颗粒配合常规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PU)的临床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106例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联用胃苏颗粒组和常规疗法组各53例。治疗4周后胃镜下观察溃疡愈
第一部分小肝癌病人预后分析目的探索小肝癌病人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87例行根治性手术切除的小肝癌病人的临床病理特征,包括临床资料(年龄、性别、病毒感染、血清
五节芒Miscanthus floridulus的纤维素含量高。为高效利用五节芒,采用2,2,6,6-四甲基哌啶-1-氧自由基(TEMPO)氧化处理五节芒纤维素,再通过高压均质制备了五节芒纤维素纳米纤
<正>中国社区服务发展到今天,是到了准确而深刻地把握其理论基础——社区概念的时候了。从某种意义上说,不懂得什么是社区,就不懂得什么是社区服务。社区概念及其研究成果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