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移动LTE基站建设项目质量管理研究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ova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移动技术通信技术不断的发展和演进,LTE第四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业务TD-LTE上线。4G业务的开通能够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即时沟通数据业务需要、能够为人们创造更美好生活。中国移动在全球拥有的用户最多、无线通讯网络规模最大、网络质量最好,如何将庞大的无线数字网络进一步的质量提升,全面提升用户感知度,将具有中国特色的TD-LTE网络4G业务的覆盖给用户一个满意的效果,是中国移动的价值使命。结合企业战略发展需要,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提出要加强TD-LTE无线网络覆盖规划,加快TD-LTE网络基站基础设施建设,降低基站换址频率,确保LTE网基站建设指标的完整性和连续性,重点对于LTE基站项目建设质量提出新要求。本文以项目建设质量管理研究理论为基础,概述了哈尔滨移动LTE基站建设项目的整体规划及哈尔滨移动LTE基站规模,并采取理论结合实际的方法,使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分析了哈尔滨移动LTE基站建设项目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找出关键因素,针对关键因素最终形成哈尔滨移动LTE基站建设项目质量管理改进方案。第一部分是绪论内容,主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研究方法和内容、理论基础,然后从项目管理产生背景、项目管理发展历史和项目质量管理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文献综述。第二部分是哈尔滨移动LTE基站建设项目概况及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首先介绍了哈尔滨移动基本情况,然后分析了哈尔滨移动LTE基站建设项目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包括选择基站选址难度、接入能力不足、设备覆盖不足、基站换址频率高、考核指标不达标等。第三部分是哈尔滨移动LTE基站建设项目质量管理改进方案,主要从LTE基站建设项目质量改进原则及目标、改进实施管控方法、改进实施过程、项目质量设计与建设的改进等几个方面展开了论述。第四部分为哈尔滨移动LTE基站建设项目质量管理改进方案的保障措施,为确保哈尔滨移动LTE基站建设项目质量管理规划的阶段性成果改进方案的顺利实施,制定以参数优化的技术保障、资源调整环节的GS考核指标的构建、工程人员管理水平人员素质保障、项目质量监控体系的建立的四大保障措施,从而达到控制哈尔滨移动LTE基站建设项目质量管理规划安排、实施保障、监控调节的进度。本文研究的意义在于运用项目管理中项目质量管理的理论依据帮助哈尔滨移动解决了在LTE基站建设中面临的重大问题、梳理了现状并找到解决方案,为今后的网络建设明确目标,也为哈尔滨移动LTE基站建设项目管理质量的终极目标提供了有力支撑,熟练运用项目质量管理的工具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有利保障。希望能够对我国其他的LTE基站建设工程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促进我国LTE基站建设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其他文献
为了提高气象水文业务的服务水平,根据气象水文业务的特点,结合云计算技术的特点与优势,提出了云计算技术在气象水文业务中的几种应用方案,同时也分析了应用中可能面临的问题
企业员工培训是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企业生命周期所处的阶段不同其面临的问题也不尽相同。基于此,文章阐述了匹配员工培训模式的原则,基于企业生命周期各阶段的特征,针对
婚姻家庭关系是人类社会中最为广泛和普遍的社会关系,它与我们息息相关,紧密相连,而婚姻、家庭与爱情也是文学艺术作品中永匣的话题。婚姻是神圣的、严肃的,它需要责任、爱心、宽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高校毕业生对“好”工作的要求标准不断提高,对工作的要求呈现“多元化”,慢就业现象愈加明显,大学生就业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而《大学
贿赂犯罪主要是国家工作人员实施的贪利性职务犯罪,这类犯罪不仅严重地损害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廉洁性,极大地败坏国家工作人员的声誉,损害党和政府在人民心目中的威信,而且通常还
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冲突与衡平是每一个国家金融发展过程中都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2006年12月起我国履行对WTO的承诺,全面打开我国金融市场,如何应对全球金融创新浪潮的挑战,
从世界范围内看,普通民众参与司法审判(Lay Participation)的模式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平民法官”模式(Mode of Lay Judge),即由非职业法官直接进行案件审理,例如英国和意大利的
<正>王晓春在《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一书中,将班主任分为了九种类型。我们摘取了其中六种"值得肯定"(王晓春)的类型。王晓春分析了每种类型班主任的长处和应该改进的地方,从
我国是毒蛇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据报道每年至少有10万人被毒蛇咬伤后死亡[1]。毒蛇咬伤多由神经毒类毒蛇引发,蛇毒液经血液和淋巴循环传送至中枢,可迅速与突触前后膜结合,阻
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改进的指标体系和独立收集的数据资料对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有中国特色的区域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