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孢素所致药性牙龈增生与牙周致病菌的相关性研究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huangy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本研究通过调查服用环孢素(cyclosporine,CsA)或他克莫司(tacrolimus,Tcr)的肾移植患者中药物性牙龈增生的发病情况,分析有关危险因素与牙龈增生的关系;探讨牙周致病菌在环孢素所致药物性牙龈增生的发展过程中的作用;采用非手术牙周治疗的方法对药物性牙龈增生进行治疗,评价其临床效果和微生物效果。   [方法]   1.服用环孢素和他克莫司的肾移植患者药物性牙龈增生的发病情况调查:研究对象为113例分别服用环孢素或他克莫司的肾移植患者,记录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服药时间和剂量等临床资料以及牙周指数,比较2组患者中牙龈增生的发病率以及有关危险因素与牙龈增生的关系。   2.牙周致病菌与环孢素所致药物性牙龈增生的关系:服用环孢素的肾移植患者根据牙龈增生评分分为牙龈增生组和牙龈未增生组,采用实时PCR技术对龈下菌斑内的牙龈卟啉单孢菌(Porphyromonasgin givalis,Pg)、伴放线放线杆菌(Actinobacillus actinomycetemcomitans,Aa),中间普氏菌(Prevotella intermedYa,Pi),齿密螺旋体(Treponema denticola,Td)和福赛氏类杆菌(Tannerella forsythia,Tf)进行定量检测,比较两组患者中细菌检出率的差异并分析细菌数量和牙龈增生的严重程度之间的相关性。   3.非手术方法治疗药物性牙龈增生的临床效果和微生物效果:服用环孢素所致药物性牙龈增生的肾移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接受非手术牙周治疗(包括龈上洁治、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对照组仅接受口腔卫生宣教。分别记录两组患者在基线、1月、3月和6月时的菌斑指数、龈乳头出血指数、探诊深度和牙龈增生评分。在每次就诊时分别采集龈下菌斑标本,采用实时PCR技术分析龈下菌斑内的牙龈卟啉单孢菌(Pg)、伴放线放线杆菌(Aa)、中间普氏菌(Pi)、齿密螺旋体(Td)和福赛氏类杆菌(Tf)的检出率和细菌数量。使用非参数检验、X2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等方法比较两组患者在临床指标和微生物指标上的差异,评价非手术牙周治疗的临床效果和微生物效果。   [结果]   1.服用环孢素的肾移植患者中牙龈增生的发病率(49%)明显高于服用他克莫司的患者(15%),CsA组的牙龈增生评分(30.4±15.7)明显高于Tcr组(17.5±9.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sA组和Tcr组中牙龈增生患者的菌斑指数、龈乳头出血指数均高于牙龈未增生患者(P<0.05)。   2.74例服用环孢素的肾移植患者中Pg、Td和Tf的检出率在牙龈增生组分别为88%、85%和85%,均显著高于牙龈未增生组(分别为68%、60%和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检测出Pg、Td和Tf(红色复合体)的概率在牙龈增生组(71%)明显高于牙龈未增生组(35%),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Pg、Td、Tf和Pi的细菌数量随着牙龈增生评分的升高而增加,Aa的细菌数量未发现与牙龈增生相关的变化。   3.治疗组患者在1月、3月和6月时菌斑指数、龈乳头出血指数、探诊深度和牙龈增生评分较基线均显著下降(P<0.05),3月时牙龈增生评分由基线时的44.4±8.6下降至26.8±10.5,下降最为明显;6月时菌斑指数、探诊深度和牙龈增生评分较3月显著升高(p<0.05);对照组患者的菌斑指数在1月、3月和6月时较基线显著下降(p<0.05),牙龈增生评分、龈乳头出血指数和探诊深度较基线均无显著差异(p>0.05)。   治疗组内Pg、Td和Tf的检出率和细菌数量在1月和3月较基线显著下降(p<0.05),6月时Pg的检出率和细菌数量有显著回升;对照组内除Td(6月)和Tf(1月)的细菌数量较基线显著下降(p<0.05)外,其它牙周致病菌的检出率和细菌数量较基线均无显著差异。   [结论]   1.服用环孢素的肾移植患者牙龈增生的发病率高于服用他克莫司的患者;菌斑引起的感染与牙龈增生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2.Pg,Td和Tf(红色复合体)可能在环孢素所致药物性牙龈增生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3.非手术牙周治疗有效地降低了环孢素所致药物性牙龈增生的严重程度,长期的维持治疗有助于巩固临床疗效。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根管治疗后的牙冠完整的下颌第二前磨牙,采用三种不同的修复设计方式,其牙本质中的应力大小及分布情况,为临床修复设计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材料与方法】采用
目的:探索以逆向工程方法建立包含方丝弓矫治器的下颌牙列三维有限元模型的方法。材料和方法:选取一例男性青年颅骨标本,牙列完整,牙弓形态基本对称,牙合关系为安氏Ⅰ类,牙合
目的:随着固定正畸矫正技术的广泛应用,治疗中发生的牙釉质脱矿进而引发龋病的问题越来越受到正畸医师的关注。有研究表明引起固定正畸治疗患者牙釉质脱矿的直接原因为患者口
目的:通过调查分析伊宁地区3-5岁维吾尔族和汉族儿童重度龋的流行情况及其危险因素,为当地儿童龋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方案》,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检测正畸力作用下大鼠牙周组织中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AA(PDGF-AA)的表达与分布,探讨PDGF-AA与正畸牙齿移动的关系,进一步了解正畸牙齿移动的变化规律,为正
目的临床上常可见由于先天缺失、外伤、炎症、肿瘤、拔牙损伤等原因导致缺牙区牙槽嵴厚度不足高度尚可,严重时呈刃状。此类形态的牙槽嵴无法获得较为理想的种植体植入位置和
非线性光导半导体开关的快速导通过程总是伴有电流丝的形成,基于电流丝形成的雪崩碰撞引起的粒子束放电机制的假定,考虑到载流子寿命、光吸收深度、碰撞电离系数以及初始载流
目的对称,是正常人体和人体美学的基本要素之一。不对称性畸形是先天性和后天性颅颌面畸形中最常见的形式,严重影响患者容貌和心理。对严重的不对称性颅颌面畸形,以往单纯的
目的: 1、筛选出MSCs迁移入外周血可能相关的因子,测量大鼠烫伤后不同时间点的血清中IL-8含量的变化,统计是否具有差异性。 2、初步探索IL-8对MSCs迁移入外周血对损伤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