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复方地黄对6-OHDA单侧损毁的PD大鼠模型中的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保护作用,以及可能的作用机制。
方法:
将清洁级雄性SD大鼠30只,体重140~150克,随机分成3组,分别为对照组(NS+6-OHDA+NS)、复方地黄预处理组(复方地黄+6-OHDA+NS)、复方地黄后处理组(NS+6-OHDA+复方地黄)。造模前三周复方地黄预处理组每日给予复方地黄汤灌胃(剂量2ml/d);对照组及复方地黄后处理组每日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三周后行脑立体定向注射,3组每只大鼠均于右侧MFB注射6-OHDA溶液(含0.02%VitC)15ug造模。造模后,后处理组每天给予复方地黄汤灌胃两周(剂量2ml/d);对照组和复方地黄预处理组每日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两周。造模后连续四周周末定期行阿朴吗啡(APO)诱导的旋转行为测试。造模后第四周末处死动物,分离中脑和纹状体待检。检测指标:1.免疫组织化学检测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细胞数。2.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各组大鼠纹状体多巴胺(DA)含量。3.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蛋白激酶Cα(PKCα)多巴胺能神经纤维表达。4.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蛋白激酶Cō(PKCō)阳性细胞表达。
结果:
1.APO诱导的行为学结果:
第四周时复方地黄预处理组平均旋转(234.6±14.5次/30min)与对照组平均旋转(299.4±22.7次/30min)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第四周时复方地黄后处理组平均旋转(223.3±18.8次/30min)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
2.TH免疫组化染色及TH阳性细胞计数结果:
组内损毁侧与未损毁侧比较:对照组损毁侧TH阳性细胞数(52.9±2.2个)与未损毁侧(155.8±4.2个)比较,明显减少,有显著统计学差异(t=30.663,P<0.01);复方地黄预处理组损毁侧(60.8±2.4个)与未损毁侧(165.7±4.2个)比较,明显减少,有显著统计学差异(t=34.716,P<0.01):复方地黄后处理组损毁侧(61.5±2.6个)与未损毁侧(163.3±3.9个)比较,明显减少,有显著统计学差异。
组间未损毁侧的比较:三组未损毁侧之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
组间毁损侧的比较:复方地黄预处理组与对照组比较,预处理组TH阳性细胞数有所增多,有统计学差异(P<0.05);复方地黄后处理组与对照组比较,后处理组TH阳性细胞数也有所增多,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复方地黄预处理组与复方地黄后处理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821)。
3.HPLC测纹状体内DA含量结果:
组内毁损侧与未毁损侧比较:对照组毁损侧纹状体DA含量(51.75±8.61ng/ml)与未损毁侧(819.0±112.8ng/ml)比较,明显减少,有显著统计学差异(t=7.293,P<0.01);复方地黄预处理组损侧纹状体DA含量(109.2±15.18ng/ml)与未损毁侧(948.4±121.09ng/ml)比较,明显减少,有显著统计学差异(t=7.293,P<0.01):复方地黄后处理组损侧纹状体DA含量(105.8±19.23ng/ml)与未损毁侧(931.4±168.99ng/ml)比较,明显减少,有显著统计学差异(t=5.510,P<0.01)。
组间未损毁侧的比较:三组未损毁侧之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
组间毁损侧的比较:复方地黄预处理组与对照组比较,DA含量提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复方地黄后处理组与对照组比较,DA含量提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复方地黄预处理组与复方地黄后处理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931)。
4.PKCα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定性观察纹状体内的多巴胺能神经纤维的PKCα表达情况。结果显示:对照组未损毁侧基本显黄色染色,神经纤维形态大小正常,镜下可见少许PKCα表达的多巴胺能神经元;对照组损毁侧显色最浅呈浅黄色,神经纤维明显缩小;而复方地黄预处理组与复方地黄后处理组损毁侧明显深棕色染色,神经纤维形态大小基本正常。
5.PKCō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定性分析:黑质内PKCō阳性细胞在三组未损毁侧基本表现为棕黄色染色,细胞胞质染色所占面积中等。复方地黄预处理组和复方地黄后处理组损毁侧基本表现为浅黄色-黄色染色,细胞胞质染色所占面积少;对照组损毁侧基本表现为深棕色染色,细胞胞质染色所占面积大。
半定量分析:采用PKCō阳性细胞换算计分统计:1.组内损毁侧与未损毁侧比较:对照组损毁侧(93.5±1.47)与未损毁侧(83.8±1.49)比较升高,有显著统计学差异(t=9.129,P<0.01):复方地黄预处理组损毁侧(70.9±1.64)与未损毁侧(83.9±1.58)比较降低,有显著统计学差异(t=-8.082,P<0.01):复方地黄后处理组损毁侧(68.9±1.58)与未损毁侧(85.5±1.39)比较降低,有显著统计学差异(t=-16.871,P<0.01)。2.组间未损毁侧比较:三组未损毁侧之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3.组间损毁侧比较:复方地黄预处理组与对照组比较降低,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复方地黄后处理组与对照组比较降低,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复方地黄预处理组与复方地黄后处理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317)。
结论:
1.复方地黄对6-OHDA诱导损毁的多巴胺能神经元有神经保护作用。且复方地黄预处理和后处理干预均有神经保护作用。
2.复方地黄神经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影响PKCα、PKCō表达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