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王永钧教授辨证方案治疗IgA肾病的远期疗效观察

来源 :浙江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liangxiaolong4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运用王永钧教授辨证方案治疗IgA肾病,并从中医证型、肾脏病理角度研究中医药对IgA肾病的远期疗效,从而了解王永钧教授辨证方案的优势。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研究方法,选取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广兴医院肾病科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间经肾脏穿刺活检病理确诊,经王永钧教授辨证方案中医药治疗1年以上的IgA肾病患者。收集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肾活检病理结果、临床表现、中医证候、血压、终点事件及实验室指标(尿红细胞计数、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肌酐、肾小球滤过率、血尿酸、血浆白蛋白、血红蛋白)。从中医证型、肾脏病理Lee分级角度进行研究,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分析患者临床疗效及实验室指标在治疗前与随访结束时的变化。结果(1)符合入选标准的IgA肾病患者共计88例,其中男性42例(47.7%),女性46例(52.3%),男女之比1:1.1;随访时间为12-94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63.77±21.37个月。(2)经中医治疗后88例IgA肾病患者完全缓解40例,显效17例,有效15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为81.82%;实验室指标中尿红细胞计数、24小时尿蛋白定量较治疗前有所减少,血浆白蛋白、血红蛋白较治疗前有所上升,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血肌酐、肾小球滤过率、血尿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3)在随访期间IgA肾病患者出现主要终点事件为1例,表现为血肌酐翻番,未发现有病例进入终末期肾病(ESRD)=(4)从不同角度分析临床疗效,中医证型分组:肝风证(90.00%)>瘀痹证(88.24%)>风湿证(80.95%)>肾虚证(77.50%);肾脏病理Lee分级:LeeⅡ(93.33%) >LeeⅢ(80.70%)>LeeⅣ(75.00%).(5)从中医证型分组角度分析实验室指标变化:在肾虚证、风湿证、瘀痹证、肝风证各组中尿红细胞计数、24小时尿蛋白定量均有减少,血浆白蛋白均有升高(P<0.05);在肾虚证和风湿证组中血红蛋白有所升高(P<0.05)。结论(1)从整体疗效来看,运用王永钧教授辨证方案对IgA肾病患者进行中医药治疗后,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1.82%,尿红细胞计数、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浆白蛋白、血红蛋白得到改善。(2)从中医证型分组来看,尿红细胞计数、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浆白蛋白在各组均能得到改善,而其他相关指标变化结果各不相同。(3)运用王永钧教授辨证方案治疗IgA肾病的远期疗效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实践性和应用价值。
其他文献
目的:对芒针医治腰椎间盘突出症(LIDH)进行临床疗效观察,探索芒针疗法的规律,为推广芒针疗法的疗效提供客观的研究依据。方法:择取60例受试患者。满足条件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并
目的:通过观察调原补俞法治疗肝气郁结型中风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 PSD)的临床疗效,研究探讨PSD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将符合研究标准的60例肝气郁结型中风后抑郁患
目的:观察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合并2型糖尿病的临床特点,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2型糖尿病之间的相关性,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2型糖尿病的中医辨
目的 通过规范的临床研究,系统观察桂附温阳利水汤对阳虚水泛型慢性心衰的治疗,进一步评估长期临床疗效和用药安全性,为其临床开发和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1.所选75例患者
稻渔综合种养作为一种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已在全国掀起了新一轮发展的热潮。从2016年开始至今,东港市开展了稻鳅综合种养试验,经过不断探索、不断完善,我地区稻鳅综合
明朝驿递制度的确立,既保证了西南地区政令的畅通,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也多方面地影响了西南地区的政治、文化、经济、军事等各个方面。
目的研究蛇肽保健酒对小鼠佐剂性关节炎(AA)的影响。方法将健康雄性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6组,即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1mg/kg地塞米松)、酒基组(10mL/kg)、蛇肽保健酒低
约翰·罗斯金是活跃于英国维多利亚时期的著名艺术评论家和社会批评家,他一生著述甚丰,而且跨越多个领域,从建筑、美术、经济、政治到广义的社会研究,可谓包罗万象。1900年1
目的:研究探讨葛根芩连汤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湿热证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湿热证2型糖尿病患者70例,随机均分两组,各35例,以二甲双胍为对照组,以葛根
西安无线电八厂生产的YYG-2型冷原子荧光测汞仪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和线性范围较广等优点,但也存在不稳的问题。根据我们使用的经验来看,气路是影响灵敏度和稳定性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