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树莓果实色泽鲜艳,味道清香,但果实硬度小,不耐贮藏,影响了树莓生产和商品流通。本研究以夏果型树莓“菲尔杜德”(Fertod Zamatos)和秋果型树莓“哈瑞太兹”(Heritage)为试材,分别于花后7天(绿果期)、花后14天(转白期)、花后21天(着色期)、花后24天(成熟期)、花后27天(过熟期)采摘果实,并将采摘的“哈瑞太兹”分别于采后12h、24h、30h、35h室温放置。通过研究果实生长发育期间和采后贮藏期间原果胶、可溶性果胶、纤维素、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果胶甲酯酶、纤维素酶、β-半乳糖苷酶和相对电导率、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以及生长素、脱落酸、赤霉素、玉米素的动态变化,并观察了果实发育期间超显微结构变化,目的在于揭示树莓果实成熟软化的可能原因,为控制果实软化提供理论依据。通过试验得出结论如下:(1)果实发育过程中两品种原果胶含量、PG酶活性曲线均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最大值分别出现在着色期和成熟期,可溶性果胶含量、PME酶活性、纤维素酶活性和β-Gal酶活性表现为持续增长,而纤维素含量表现为持续下降;哈瑞太兹在采后35h内,原果胶和纤维素含量仍持续下降,可溶性果胶持续增长,PG酶在30h达到最高值后下降,PME酶在12h达到最高值后下降,纤维素酶在24h达到最高值后下降,β-Gal酶在12h内显著下降,之后变化平稳。(2)随着果实成熟,两品种电导率和MDA基本表现为持续上升,SOD酶活性在着色期前菲尔杜德变化平缓,而哈瑞太兹略有降低,着色期后均快速上升,两品种POD酶活性在转白期降低到最小值,在果实成熟期达到最大值;采后35h内,随着放置时间的延长,哈瑞太兹果实电导率先缓慢上升后持续下降,MDA表现为上升,SOD酶和POD酶活性表现为下降-上升-下降的趋势。(3)两品种在果实生长发育期间,IAA含量均表现为下降-上升-下降的趋势,在转白期达到最大值,ABA含量在着色期前变化平缓,在成熟期升高到最大值,GA3含量表现为上升-下降-上升趋势,均在转白期达到最大值,ZT含量均从转白期到着色期迅速上升到最大值,从着色期到成熟期迅速下降;哈瑞太兹在采后35h内,IAA在12h和30h出现两次高峰值,ABA在12h内快速下降,之后变化平稳,GA3从12h到24h迅速上升到最大值,从24h到30h迅速下降,ZT在12h之内缓慢上升,之后持续下降。(4)果实发育初期,果皮和果肉细胞排列整齐,细胞间隙小,细胞壁厚度均匀,明-暗-明结构明显,细胞器结构完整。果实转白期,果肉细胞壁略微变形,开始质壁分离。着色期细胞壁薄厚不均,质壁分离严重,成熟期果肉细胞壁扭曲,细胞膜断裂,细胞内含物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