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光谱的冰川退缩区地貌特征与植被演替系列研究

来源 :西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me272206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螺沟冰川位于贡嘎山主峰东坡,是横断山脉最具代表性的季风海洋型冰川,自第四纪以来,持久而剧烈的冰川作用塑造了海螺沟流域独特的“U”型冰蚀谷,沟谷上游为表碛覆盖的现代冰川,下游发育着丰富的冰川沉积地貌,小冰期结束以来海螺沟冰川退缩显著,在末端下游形成2km左右的退缩区,退缩区上发育了典型的原生植被演替系列。冰川末端沉积地貌蕴含了丰富的古冰川变化及气候环境信息,而冰川退缩后沉积地貌上发育的植被则记录了冰川退缩的时序信息,因此,将冰川末端地貌与其上发育的植被群落作为一个完整的、关联的系统进行分析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高光谱技术、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技术,探讨了退缩区沉积地貌特征和植被演替群落的光谱特性,基于此进行遥感识别分类试验,从空间尺度探究时序上冰川沉积地貌发育特征和植被群落演替规律。具体工作及结论如下:(1)根据不同时期冰川末端位置来获取退缩区的形成年龄及范围,结合无人机航测影像、历史遥感影像和前人研究资料,绘制了海螺沟冰川末端1930-2019年后退时序图。(2)利用无人机获取的数字表面模型,从高程、坡度、坡向和沟谷剖面等方面,探讨了冰川沟谷整体地形表征及侧碛垄、终碛垄等沉积地貌的发育特征。在此基础上,从高光谱角度出发,对冰川退缩区各类地貌形态的光谱特征进行对比与分析,结果表明,沉积地貌的光谱反射率与地表覆盖的冰碛物类型有关,砾石成分越高,光谱反射率越大,对地貌光谱信息进行去包络分析发现,地貌形态的去包络特征与沉积物中砾石岩性呈现一致性,表明利用高光谱数据对地貌形态的主要岩性进行判断具有一定的可行性。(3)在对冰川退缩区植被演替阶段进行划分的基础上,使用野外地物光谱仪采集了植被演替群落中优势植被的高光谱数据,分析了各演替阶段植被的光谱特征及差异性。结果表明沙棘、川滇柳、冬瓜杨、冷杉是植被群落演替各阶段关键的优势植被,可作为划分演替群落的树种,通过对各演替群落的光谱数据进行一阶微分变换、三边参数计算等处理发现,从整体反射率来看,沙棘>冬瓜杨>冷杉>草本群落,他们的光谱反射率差异主要体现在红谷、红边及近红外波段,利用马氏距离算法可以对这些差异性波段进行提取。(4)采用Sentinel-2遥感影像数据,在前述研究的基础上,利用基于先验知识的决策树分类方法,从遥感手段实现地貌信息与植被信息的精细识别。从遥感分类结果来看,退缩区内古冰川终碛垄基本为植被覆盖,而侧碛垄植被覆盖度则与距冰川末端的距离、坡度等因素有关。结合不同时期冰川末端位置,根据植被群落在空间上的分布探讨其在时间序列上的演替规律,退缩区植被群落的顺序为草本、沙棘、冬瓜杨、冷杉,其中草本和沙棘在冰川退缩11年后成为优势植被,53年后,冬瓜杨代替了沙棘成为主要植被,而冷杉成为优势植被则在89年之后。
其他文献
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随着石油市场的放开和交通运输的迅猛发展,汽车加油站迅猛崛起,给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的同时,由于汽油、柴油和天然气属易燃易爆化学品,大多数加油
论述了外加剂(混凝土高效减水剂、缓凝剂和缓凝减水剂)对混凝土的影响及在凝结硬化前出现异常现象其成因与对策.
随着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传递的方式变得更为多样。如今人们正处于读图时代,信息传递过程中图像的传播效果要远高于文字,图形等视觉元素更能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在快节奏的生活环境中,相比于传统纸媒文字,人们更愿意主动选取直观简洁的有效信息,传播媒介开始由传统纸媒向数媒发展。阅读方式的改变同时也为插画艺术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创作空间,插画的绘画形式也从一般的静态模式朝着动态化的方向发展,动态插画逐渐成为一种新
观察是指人对周围事物或现象进行全面、深入的察看,按照事物或现象的本来面目,研究和确定它们的性质和关系的一种心理现象。数学教学活动中的观察,就是有意识地对事物的数和形的
9优138杂交粳稻系徐州农科所育成,在镇平县种植已3年,种植面积在333.33公顷以上。近两年,我们水稻办在老庄镇蒋庄和杨庄村搞了1.73公顷9优138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和调查,对照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