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和谐之路——马克思公平观及其当代观照

来源 :安徽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r01562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平,是人类历史进程中亘古不变的主题,也是人们世代永恒的价值追求。马克思一生同样没有放弃过对社会公平的诉求,在他看来,公平不仅是人类社会的崇高境界,而且也是共产主义的首要价值。马克思在公平问题上曾做出系统深入地探讨和研究,形成了一个内容丰富、逻辑严谨科学的公平理论的脉络体系。马克思的公平观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又不断地得到了继承与发展,从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时俱进”的伟大品格。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深入,社会正逐步转型,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随之凸显,并日益严峻。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公平的局部缺失问题。因此,我们今天重温马克思有关公平的若干思想,较为深入地研究和探讨马克思公平观及其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不仅是公平理论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正确认识和解决现阶段我国存在的种种不公平现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  本文以马克思的公平观及其在当代中国与时俱进的新发展为主线,总体上运用了历史与现实的统一、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历史与逻辑的统一、比较分析和矛盾分析等方法,从思想史的角度,较为系统深入地阐释了马克思公平观的丰富内涵及其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在此基础上,以理论反观现实,借马克思的公平思想透视了当前我国社会的公平现状,并对公平局部缺失的原因作了分析,初步探讨了经济、社会和环境领域中实现和维护公平的途径。  文章的主体部分首先论述了整个研究的逻辑起点即对公平概念的内涵作了阐释。全文从对公平概念的一般性考察入手,初步界定了公平和公平观及其评价标准;并对三种西方具有代表性的公平观念进行了综述,旨在与马克思的公平观有所比较,挖掘出后者所具有的科学性。在第二章中试图对马克思的公平观做出全面而科学地解读,揭示出其中所含有的科学性和丰富性。将马克思的公平理论分为公平效率观和公平分配观两个部分,并分别进行了阐述,以求能为我国当前寻求社会公平找到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第三章主要是在历史的进程中依次梳理了马克思的公平观在当代中国的继承与开新。从毛泽东的理想主义公平观到新时期以“四个公平”为核心的新公平观,其中无一不蕴藏着马克思公平思想与时俱进的理论和实践品格。文章最后一部分用理论反观现实,对现阶段中国社会公平现状进行了阐释与建构,表明了社会公平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之义。通过对当前社会公平现状的判断,分析了不公平现象产生的种种原因,重点对有代表性的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领域中实现和维护公平的对策做了初步探讨;指出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角下应该建立一种以人为本的动态公平效率观。  本文通过对马克思的公平观及其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实践中的丰富与发展,揭示出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和实践品格。对马克思公平观的研究,旨在找到一条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的建设道路,希望能为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有所贡献。
其他文献
被誉为“新浪潮之母”的法国女导演阿涅斯·瓦尔达迄今为止已经创作了四十余部电影作品,对法国电影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瓦尔达的电影创作中,“身体”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概念
剪纸艺术是我国流传最广的民间美术之一,是中国传统民俗文化代代传承下来的一种显性艺术形式。中国各地风俗习惯各不相同,各地方的剪纸艺术也就呈现出多姿的审美情趣与艺术风格
正当与善的关系问题是当代政治哲学中有争议的问题,金里卡把正当优先还是善优先的问题视为当代各种政治理论的一条重要的分水岭。罗尔斯非常重视正当与善的关系问题,可以说,他的
天人关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核心命题,同时也是最为基本的哲学观念。天人合一观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是重要而深远的,它极大地影响着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从哲学意义上讲,“天
对先秦道家学说及其代表人物的研究成果数目繁多。但是从道家内部的经典著作——《庄子》来考察先秦道家人物及其思想的成果很少,多数是仅把《庄子》书中关于先秦道家人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