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气管插管术是临床麻醉医师必备的基本技能。经典的喉镜置入暴露声门进行气管插管要求将喉镜片从右口角进入,且喉镜片在前进过程中逐渐移向左侧,并将舌体挡在其左侧。该声门暴露途径是迄今为止本科教科书中唯一提及的方法,且一直作为标准用于本科气管插管的教学。然而,临床实践发现,直接用喉镜片压住舌体从口腔正中进入(改良法),也能很好的显露声门完成气管插管。此外,随着电子喉镜的广泛应用,临床医生也发现应用改良法进行可视喉镜插管,声门暴露更简单,效果更佳。因此,本研究认为采用经典法暴露声门并非唯一气管插管标准,改良法暴露声门也并非一定劣于传统的经典途径。本研究旨在通过比较不同入路置入喉镜片暴露声门的时间、喉镜暴露分级、气管插管时间,血流动力学变化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探讨改良法在喉镜暴露声门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拟在全身麻醉气管插管下行择期手术患者240人,ASA I-II级,年龄18-65岁。排除合并有重要系统器官疾病、气道损伤或受压及困难气道等患者。将符合标准患者随机分为4组,每组60例,A1组:普通喉镜经典方法组;A2组:可视喉镜经典方法组;B1:普通喉镜改良方法组;B2:可视喉镜改良方法组。常规全麻诱导后行气管插管,经典方法组用经典法显露声门进行气管插管,改良方法组用改良法显露声门进行气管插管。分别记录患者喉镜暴露分级,声门显露时间,气管插管时间,以及术前、麻醉诱导后插管前、气管插管后1min、2min、5min的收缩压(SBP)和心率(HR),并观察患者有无出现气管插管即时并发症。结果:入选标准患者共240例。在年龄,身高,体重,体重指数,张口度,甲頦距离和胸頦距离方面,A1组与B1组、A2组与B2组组间比较患者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A1组与B1组二组在SBP、HR、插管即时并发症及喉镜暴露分级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B1组喉镜暴露时间(12.61±3.48 vs 14.90±3.83,P<0.05)及气管插管时间(45.96±9.66 vs 49.43±6.86,P<0.05)均短于A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2组与B2组二组在SBP、HR、插管即时并发症及喉镜暴露分级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B2组喉镜暴露时间(14.03±8.20vs 16.85±6.38,P<0.05)及气管插管时间(51.26±10.67 vs 56.71±10.93,P<0.05)均短于A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法置入喉镜显露声门进行气管插管较经典法能缩短声门暴露时间和气管插管时间。同时,经典法并非气管插管教学的唯一标准,改良法并不劣于传统的经典途径,反而更具临床优势,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