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类物质与染料及蛋白质的相互作用及其分析应用的研究

来源 :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yk19875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生物体内,除了核酸和蛋白质外,糖类是又一类重要的生物大分子.大量实验事实表明糖类参与许多生理和病理过程,许多疾病的发生和治疗都与其有关.由于其结构的复杂性,使得对糖的研究远落后于蛋白、核酸研究.近年来,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糖类在生命过程中的重要性.比较重要的糖类物质有糖蛋白、蛋白聚糖和糖胺聚糖等.目前糖类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糖类物质结构、构象研究和定量分析、糖类物质的分离分析、糖类物质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糖类物质的合成及糖类药物的开发、糖类和其他物质相互作用的研究等方面.我们的论文主要研究了糖类物质与小分子染料及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分析测定,共分为四个部分:首先选用仪器简便易得、快速准确的分子光谱法研究了作为糖胺聚糖之一的硫酸软骨素和小分子染料亚甲基蓝的作用,首次将Scatchard模型应用于糖类和小分子物质之间的作用研究,并首次利用吸光光度法和共振光散射法建立了快速测定硫酸软骨素的方法.利用分子光谱法研究了糖胺聚糖中的另一种物质——肝素与中性红的相互作用,讨论了作用机理,并建立了以中性红为光谱探针测定肝素的新方法.研究了中性红之外的其它两种醌亚胺染料与肝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发现小分子的结构差异会导致其在与肝素作用时出现不同结果.对反应机理进行了讨论,并首次以酚藏花红为散射探针建立了测定肝素的方法.应用压电晶体微天平生物传感器初步研究了糖类药物和蛋白质间的识别作用,筛选出天麻素和血浆凝血因子Ⅰ——纤维蛋白原的特异性相互识别作用,并借助圆二色性光谱和分子模拟等技术研究了二者的专一性结合及其结合位点,在分子水平上探讨了分子识别作用的机理.
其他文献
去年以来,我们先后前往漳州、泉州、厦门、南平、宁德、福州等地12个县(市、区)的24个村进行了调查研究。所到之处,无论是沿海开放地区、城乡结合部或是偏远的山区,都可以看到焕然一新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庭服务已成为城市居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需求。家政服务业作为一种新兴的“朝阳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截至2015年年末,
有机污染物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日益受到公众的关注,为提高农作物产量而施用的农药的大量使用及其所具有的毒性,成为了食品和环境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而食品中农药残留的
中国中药杂志2009,34(23):3008-3012目的:构建青蒿初选核心种质。方法:比较青蒿形态性状描述和SRAP分子标记相结合。结果:青蒿素含量、株高等8个形态标记性状的平均数、标准
肿瘤产生多药耐药性(MDR)是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使用MDR逆转剂可以克服肿瘤耐药性,使抗肿瘤药物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提高恶性肿瘤患者治愈率.但是目前临床所用的MDR逆转剂存
凤凰,是我国人民理想中最美丽的鸟,她的形象华美绚丽、飘逸婀娜,姿态高贵安宁、典雅大方,因此,被人们崇尚为“神鸟”、鸟中之王,赋予其至高无上的地位。由于它象征着和平、吉
该论文主要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荧光粉,利用XRD,荧光光谱仪等仪器对荧光粉进行结构和发光性能方面的研究,同时利用合作厂家的设备和仪器对LED进行封装和性能方面的测试.主要的
采用普通的模压机,制备了用挤出、注射和常规发泡的方法难以加工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微孔发泡材料,探索了不同加工条件下,微孔发泡PET片材的制备及其微孔尺寸对其性
本文利用化学修饰电极在电催化方面的优越性能,分别制备了铂微粒修饰聚苯胺电极和纳米金修饰玻碳电极,用作余氯浓度检测电极.本论文工作的主要内容以及研究结果如下:1,聚苯胺
碳纳米材料因其独特的物理化学特性,在水环境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在水溶液环境中,碳纳米材料容易受到溶液pH、离子强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与环境中的天然有机质、无机离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