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梨黑斑病是一类危害严重的世界性气传真菌病害,它的有效防治已经成为鸭梨生产和贮存中有待解决的难题。本研究从生物防治的角度出发,分离筛选梨黑斑病菌拮抗放线菌株,通过诱变育种提高其生产性能,并对突变株产生的抗菌物质及生防效果进行研究,旨在为开发高效防治梨黑斑病的生防制剂奠定工作基础。采用稀释平板法,从果园根际土壤中分离到372株放线菌。通过抑菌圈筛选,得到6株对梨链格孢菌(Alternaria kikuchiana)拮抗作用较强的菌株;进而对这6株菌进行果实活体筛选,其中B105菌株代谢物抑菌效果最好,28℃下的抑菌率为67.4%。抑菌谱实验表明它对苹果轮纹病菌(Physalospora piricola)、柑橘青霉病菌(Penicillium expansum Link),梨黑星病菌(Venturia pirina)、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等多种植物病原真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B105菌株进行形态特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性测试及16S rDNA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菌株属于链霉菌属,在以16S rDNA序列为基础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中,B105菌株与金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aureus)的同源性最高,达到99%以上。利用紫外线、微波和化学试剂NTG三种理化因子对菌株B105进行诱变育种,结果发现NTG诱变效果最好,在其浓度为1mg/mL时获得了高产突变株N2,它的发酵液抑菌圈直径比出发菌株提高了52.2%,在果实上的抑菌效果比出发菌株提高了19.2%,并且遗传性能稳定。对突变株N2所产生的抗菌物质的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此物质可耐受高温,具有较宽的pH活性范围,同时对光照稳定,耐贮存;利用pH纸色谱、捷克八溶剂系统纸色谱等方法初步确认其抗菌物质为一种碱性水溶性抗生素。生防测试结果表明N2菌株产生的抗菌物质能够显著抑制病原菌菌丝的生长和孢子的萌发;在果实及叶片上对梨黑斑病害的防效分别达到85.7%和82.3%,明显高于对照药剂多菌灵500倍稀释液的防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