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集成电路产业是目前世界上发展最快、最有影响力的产业之一,它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世界经济和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界学者、各国政府都十分重视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与演变。集成电路产业本身的演变也正在引起管理学界、经济学界的重视——硅谷奇迹等集成电路产业现象正在不断被研究和被其他产业的高科技企业学习与模仿。我国已在“九五”、“十五”计划对集成电路产业做了专门的指示,并将其确定为我国21世纪的支柱产业。本文以国内外已有的研究为基础,运用产业经济学、技术创新学、制度经济学等学科的知识,围绕如何构建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创新能力评价体系这个中心问题展开论述。主要通过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技术创新能力相关理论、国内外研究成果进行总结的基础上,针对产业层面的技术创新能力构建了包括5个一级指标和16个二级指标的集成电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在构建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利用灰色模型法对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进行了定量评价,并运用因子分析法对2001年-2007年我国集成电路产业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集成电路产业技术创新的创新资本投入不断加大,创新的环境得到了迅速明显的改善,但是我国集成电路产业技术创新的研发能力有待提升,创新资源配置能力有待加强。因此,在制定提高我国集成电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对策措施时,要从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现状出发,一要靠创新,包括自主创新和引进吸收;二要靠政府的全力支持,包括制度环境的改善、政策的完善等。发挥比较优势,把创新放在第一位,不断提升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