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参菇七蟾(QHF复方)颗粒的制备及其抗肿瘤的药效学研究

来源 :三峡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nnyliu204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课题是在课题组前期大量研究的基础上,为了更好的将QHF复方用于临床抗肿瘤方向,对QHF复方进行剂型优化,制成参菇七蟾颗粒剂,并完成质量控制。同时用体外实验与体内实验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参菇七蟾颗粒抗肿瘤的药效学评价。  方法:(1)药剂学部分:取干蟾皮,通过水提醇沉法来提取、分离纯化,得到华蟾素;三七用大孔吸附树脂法分离纯化,得到三七总皂苷;高效液相法(HPLC)鉴定华蟾素、三七总皂苷;按QHF复方配比,加入香菇多糖,人参皂苷Rg3,制成参菇七蟾颗粒剂,并完成鉴定与相关质量控制。(2)药效学部分:1)MTT法检测参菇七蟾颗粒对人胃癌细胞SGC7901、人乳腺癌细胞MCF-7、人肝癌细胞HepG2增殖的影响。2)对H22腋下瘤的作用研究:KM小鼠40只,每只右侧腋窝皮下接种瘤细胞液0.2ml。接种后随机分为4组:参菇七蟾颗粒(S)组、原复方(QHF)组、顺铂(DDP)组、模型(M)组。接种第二天开始给药,末次给药次日,颈椎脱臼处死小鼠取肿瘤,计算抑瘤率;取小鼠胸腺、脾脏,计算胸腺、脾指数;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IL-2、IFN-γ和TNF-α的含量;Western blot检测小鼠肿瘤组织中P53、CD31、Bax-bcl2、HGF-cMet的表达;免疫组化检查小鼠肿瘤组织中ERK-pERK的表达。3)对H22腹水瘤的作用研究:KM小鼠40只,每只腹腔接种瘤液0.2ml。随机分为4组:S组、QHF组、DDP组、M组。接种第二天开始给药,观察小鼠的死亡情况并记录,计算每组小鼠的平均生存时间和生命延长率。  结果:(1)完成了参菇七蟾颗粒制备、鉴定剂质量控制。(2)1)参菇七蟾颗粒对人胃癌细胞SGC7901、人乳腺癌细胞MCF-7、人肝癌细胞HepG2增殖的影响:参菇七蟾颗粒对三种肿瘤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具有时间依耐性,与原复方比较,虽存在差异,但基本不具有统计学意义。2)对H22腋下瘤的作用研究:DDP、S、QHF组的抑瘤率分别为56.67%、36.05%、42.00%;与M组相比,S、QHF组血清中的IL-2、IFN-γ和TNF-α的含量均升高(P<0.01);与M组相比,S组Bax的表达明显上调(P<0.01), bcl2的表达明显下调(P<0.01);与M组相比,S组,QHF组、DDP组HGF的表达均有明显降低(P<0.01);与M组相比,DDP组、S组、QHF组,均能明显下调肿瘤组织中P53的表达(P<0.01);与M组相比,S组小鼠肿瘤组织中CD31的表达明显降低(P<0.01)。3)对H22腹水瘤的作用研究:与M组相比,用药组的平均生存时间均有明显的延长(P<0.01);S组、QHF组的生存时间比DDP组长(P<0.05);而S组与QHF组之间,虽有差异,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1)完成参菇七蟾颗粒剂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纯化及鉴定,按颗粒剂的制备工艺制成参菇七蟾颗粒,并进行了相关质量控制。(2)体外实验说明参菇七蟾颗粒可以同时对多种不同的肿瘤产生效果。体内实验说明参菇七蟾颗粒主要是从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抑制肿瘤细胞浸润、转移,延长生存时间等方面来发挥抗肿瘤作用。
其他文献
中国人为什么要学好中文?我们每个人都是用母语思考的。一个人的文化底蕴和他的母语程度有很大关系。一个中国人除非生长在外国,从小就学那一国文字,自然就以那一国的文字为
期刊
  目的:苦苣苔科(Gesneriaceae)旋蒴苣苔属(Boea Comm.ex Lam)植物全世界约有20种,我国有3种。旋蒴苣苔作为一种传统的中草药,在民间以全草入药,具有活血、散瘀、止血的功效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性疾病。耐药性结核分枝杆菌的不断出现使得结核病的防治以及抗结核药物的研发都变得更为复杂。资料显示,结核分枝杆菌“持留”状态的形成是造成结核病病程迁延,难以彻底治愈、容易复发的主要原因,因此,探索持留状态形成的分子机制,寻找抗潜伏性感染的有效药物来应对持留菌将为我们战胜结核病开辟一条
土木香(Inula helenium)又名祁木香、藏木香,为菊科旋覆花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广泛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和亚洲东部,在我国东北、华北及西北地区有分布,在河北、山西、河南、湖北、四川等地有栽培。根茎常作药用,具有抗菌、抗炎、抗肿瘤、驱虫、降压等活性,可用于消化不良,胸腹胀痛,呕吐腹泻,痢疾等症[1]。其常见化学成分有倍半萜、倍半萜内酯、三萜、糖类、氨基酸类,其中倍半萜内酯以土木香内酯和异土木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