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雷竹(Phyllostachys praecoxf.Prevemalis)是我国小径竹中的优良散生笋用竹种,原产浙江临安、安吉、余杭一带,现已在南方多省得到规模化推广栽培,雅安于2009年首次引种雷竹进行试种与示范。目前,国内大多数雷竹经营者为了提高笋子产量和提前出笋,都存在过量施肥或覆盖不当的情况。硒作为人体必需的一种微量元素在天然食物中含量普遍偏低,利用富硒肥对植物强化硒已被证明是一种安全、低成本、高效方便的富硒手段和补硒方式。本研究以雅安草坝镇山民专业合作社雷竹笋用林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对比试验方法,研究了覆盖(谷壳20cm+鸡粪5cm)和施硒肥(竹腔注射20mL 2g/L Na2SeO3)处理对雷竹地下鞭根养分及竹笋富硒作用的影响。选取2015年覆盖(A)、2016年覆盖(B)、2015和2016年均不覆盖(CK)3种不同覆盖年限雷竹样地和对应的外源施硒(ASe、BSe和CKSe)样地进行鞭形态、鞭和根养分、土壤酶活性、笋期出笋情况和笋硒含量等的研究。结果如下:(1)覆盖会降低雷竹总鞭长,覆盖或者施硒都会增大竹鞭的鞭径。施硒能增加总芽节和笋芽的数量,显著提高竹鞭中的硒含量(P<0.05),且硒在竹鞭边缘部位的积累高于立竹基部。(2)覆盖有利于N营养元素积累,不同的覆盖年限会影响雷竹林土壤养分变化。施硒肥后会对细根的生物量产生影响,在冬季抑制细根生长,春季促进细根生长。(3)覆盖处理中土壤过氧化氢酶无明显变化规律,土壤蔗糖酶活性均表现为产前期显著高于出笋期(初产期、盛产期、衰产期)(P<0.05),覆盖能持续提高土壤磷酸酶活性。土壤酶活性对硒反应敏感,施硒总体上会提高土壤酶活性,显著提高雷竹笋初产期土壤脲酶的活性(P<0.05)。(4)施硒能显著提高笋硒含量(P<0.05),提高幅度高达2741倍。覆盖结合施硒(BSe)中笋硒含量和鲜笋产量都最大,分别达到0.3850.493 mg/kg,2187kg/667m2,且含硒量均未超出植物食用安全硒的国家标准(1.0mg/kg)。(5)施硒会增加竹鞭基部与边缘Se含量的相关性,达到极显著(P<0.01),但会降低竹鞭基部与边缘N、K的相关性。综合产笋量提高、富硒作用明显等效果考虑,建议在生产中可采用施硒(单株20mL 2g/L Na2SeO3)结合覆盖(谷壳20cm+鸡粪5cm)的经营方式来提高笋产量和笋硒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