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隔代教养是指在当代城市中,父母由于工作繁忙或物质条件差等因素,很多儿童青少年被托付给祖父辈照料,这种照料方式被专家称为“隔代教养”。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发展,城市居民收入大大增加,生活条件日益改善。当今社会,很多年轻人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了事业上。同时,由于家庭离异、疾病等因素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城市家庭选择隔代教养的模式,即将孩子交给祖辈来抚养和教育,年轻一代只承担少部分的教养责任。城市隔代教养存在的优势毋庸置疑,比如减轻了年轻一代父母的负担,能够满足青少年的情感需求,教养孙辈能够充实老年人的晚年生活等方面,然而城市隔代教养仍存在一些潜在的问题。以往研究者对隔代教养已经做了大量的研究和调查,但研究对象主要是农村留守儿童或是少数民族青少年,关于城市青少年隔代教养的研究不多。本论文以南京市S区J、T两个社区的六户隔代教养家庭为例,将其中两个社区作为研究地点。从社会工作的视角分析问题,先对以往学者的研究进行文献回顾,然后再进行服务设计。本服务研究的整体框架包括需求评估、服务设计、服务实施及过程评估、结果评估、改进与完善这五个过程。开展本次实务首先进行需求评估,包括对服务对象及其家庭的基本情况、隔代教养问题的成因等进行分析和评估。然后,根据需求评估设计出具体的服务方案和活动方式,要遵循可操作性、可复制性等原则,根据需求评估的结果制定出具体的服务目标。同时,在服务过程中和服务结束后,要及时进行评估,包括过程评估和结果评估,并进行相应的总结和专业反思。最后,针对服务过程中的不足和缺陷,从社会工作实务及社会环境两方面,对城市青少年隔代教养服务进行改进与完善。通过文献回顾笔者发现,城市隔代教养会引发一系列的问题,比如易导致亲子隔阂、祖辈过分的包办代替、容易形成青少年不良个性、错失良好的教育机会等,这些问题背后隐藏着一些无法回避的原因。在需求评估环节中,笔者了解到城市隔代教养出现的一些困境,包括祖辈教养资金紧张、祖辈文化素质低制约孙辈学习、祖辈缺乏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关注、祖辈过分溺爱使孙辈缺少独立适应能力等。这些问题背后隐藏着客观和主观成因,主要包括单亲家庭结构的负担、父辈疾病带来的困扰以及父辈的责任感降低等原因。结合需求评估的结果,笔者对城市隔代教养问题进行服务设计,并分别制定了涉及青少年、祖辈、父辈和家庭环境的服务目标。在整个服务过程中,笔者坚持以社会工作相关理论为基础,包括人在情境中、优点视角、家庭系统理论等相关理论,从个人、家庭、社会环境等方面分析和解决问题;借助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和理念,通过结构家庭治疗法(改善家庭成员之间的不良关系)、小组工作(提高青少年的沟通能力)、社区工作(建立社会支持网络)等方法,并基于发现问题、评估需要、设定目标、设计方案、执行计划、活动评估、跟进服务等开展社会工作实务。项目实施过程中,根据需要评估结果针对性地设计了四种工作方案,依托专业社会工作机构开展活动,并进行过程评估和结果评估,项目结束后进行跟踪回访,总结研究经验并反思。通过研究发现,社工介入能有效调整隔代教养家庭结构,使祖辈、父辈、孙辈三代人获得沟通技巧。同时,通过作业辅导能提高青少年的学习成绩,并且让这些青少年通过与同辈群体的交流,从而改善与别人的沟通,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在服务后,笔者发现可以进一步推进和完善社会工作服务,包括运用心理社会治疗模式、亲子沟通小组等。心理社会治疗模式能够减轻服务对象的不安,增强服务对象的调适能力,改善服务对象的人际交往能力。通过亲自沟通小组能有效地改善亲子关系,所以可以亲子为服务对象,设计小组活动,让亲子在互动中更加了解彼此,促进家庭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