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中心城开放型公园绿地研究

来源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同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lkf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国内各城市的绿地建设加速,体现出城市决策者对改善城市生态环 境、城市景观形象和市民休闲游憩条件的重视。绿地建设中出现很多新的情况, 需要总结和研究。 “上海市中心城开放型公园绿地”正是这些新研究对象之一,它是指上海 市外环线以内,从建设之初就弱化或没有围墙,市民可免费进入的,兼有生态、 景观、游憩和文化功能的,规模较大的绿地。 本文选取了上海近年新建的九处中心城开放型公园绿地,通过实地考察和访 谈,总结这些公园绿地的特征,并分析其成因。然后,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设计导 则,包括设计指导思想、选址、生态环境设计、使用功能设计、空间景观设计、 人文内涵设计等六个方面。这些导则是对已有的设计规范和标准的补充,对上海 及国内城市同类绿地的设计具有参考价值。 也希望通过本文,引发更多对开放型公园绿地的研究,引发更多对城市绿地 建设新情况的研究,为市民创造更多更好的休憩空间,为城市创造更优质的环境。 关键词:开放型、公园绿地、设计导则
其他文献
设色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传统建筑素以色彩丰富、设色大胆、用色鲜明、对比强烈而著称,对比设色是最有特色和最具代表性的设色手法之一.运用现代色彩学及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的重中之重在于基础教育.中等教育是青少年世界观和人生观初步形成重要阶段.建筑之于人的影响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中学建筑作为教育建筑中的一类,遍布
本文是在厅堂可变混响的基础上,追踪国内外相关资料,对现有可变混响进行深入的研究。厅堂建筑中存在着多种的耦合空间,这些耦合空间给厅堂类建筑的音质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并易
伴随着城市产业结构由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的转变以及由此产生的城市用地结构的调整,大量的工业建筑被废弃、闲置。这不仅造成了资源和能源的浪费,而且也制约了城市的有序发展。
本文针对目前城市入口在我国普遍不受重视的现状,明确入城口在整个城市建设及城市设计中的重要地位,并以公路入城口展开调查.首先,通过对上海及其周边的中小城市公路入城口的
“学院派”建筑教育是我国近代主导的建筑教育模式。作为从西方,主要是从美国引进的一种教育模式,“学院派”建筑教育进入中国后,伴随着中国近代历史的变革,与中国特殊的社会历史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迅速,城市居民生活水平提高,人均可支配的收入持续增长,已经进入以住房、汽车为代表的改善生活质量的消费时代。从出行率、舒适度及经济性等方面考虑,小汽车与其
住宅是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的重要建筑类型,我们今天生活的时代居住类建筑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此篇论文关注的是在这些强烈变化的背后有哪些原因促成了它们的变化。本文选
学位
该论文的分析过程首先从城乡关系的互动入手,从空间扩张、体制竞争和城乡文化交流三方面深入分析,提出了促成和影响“城中村”变迁的一般机制.其次对“城中村”在城市中的宏
21世纪以来,中国城市化道路正在从规模的扩张向空间质量的提升转变,城市空间质量与特色的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但虽然人们试图通过各种整体和高质量的规划设计来使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