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枯病是在番茄栽培过程中的一种主要病害,在我国南方湿热多雨的季节发病非常严重,采用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效果不理想,抗病育种是防治青枯病最经济有效的方法,而抗病机理研究有助于制定抗病育种策略。本研究分为两部分,一是在以前证明GST-L3参与番茄抗青枯病反应的研究基础上,利用农杆菌介导的转基因方法验证该基因功能;其次,利用半定量技术,分析番茄生长素响应因子ARF在感、抗品种接种青枯菌后时空表达差异。论文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番茄离体再生体系中分化培养基的最佳激素组合是MS+6-BA1.0mg/L+IAA0.8mg/L,生根培养基的最佳IAA浓度为0.5mg/L;在番茄的遗传转化体系中最佳预培养时间为2d,最佳共培养时间为2d,筛选抑制剂卡那霉素最佳浓度为50mg/L。2.利用农杆菌介导法成功地将GST-L3基因导入感病番茄中,对转基因植株接种鉴定结果表明:和野生型相比,转基因番茄病害症状出现时间延缓,证明GST-L3参与了番茄的抗青枯病反应,主要参与前期的抗病反应。3.利用外源喷施IAA的方法发现IAA在番茄抗青枯病反应中具有负调控作用,增加了番茄的感病性;利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从番茄基因组中鉴别到22个ARF基因,利用RT-PCR技术分析了抗、感材料在接种青枯菌后ARF基因的表达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