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蚊虫与人类关系密切,除直接的叮刺、骚扰外,还可传播多种疾病。当前我国蚊虫防制主要是以化学防制为主。然而,化学杀蚊剂的大量使用不但污染环境,而且蚊媒易产生抗性。因此,迫切需要寻找其他替代性蚊虫防制方法。本文以国内常见蚊种淡色库蚊和白纹伊蚊为研究对象,从它们生活史的两个不同阶段—幼虫期和成虫期着手,开展环保型蚊虫控制新技术的初步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室内测定了植物次生化合物单宁酸对淡色库蚊抗氰戊菊酯品系和敏感品系1-4龄幼虫的毒性,并观察了其对存活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淡色库蚊敏感品系幼虫对单宁酸的敏感性比抗氰戊菊酯品系的要高,1-4龄幼虫分别高6.4、4.9、4.7和2.0倍。4个龄期幼虫中,无论是敏感品系还是抗氰戊菊酯品系,均是1龄幼虫对单宁酸的敏感性最高,3龄幼虫最低。在1000mg/L单宁酸持续作用下,敏感品系和抗氰戊菊酯品系各龄幼虫的存活率,均随处理时间延长而降低。与对照相比,饲养在100mg/L-500mg/L单宁酸溶液中的存活幼虫发育历期延长,敏感品系和抗氰戊菊酯品系的幼虫发育历期分别延长了34.5-38.3h和59.2-93.4h。其中,125mg/L浓度处理的敏感品系1-4龄幼虫,其发育历期与对照的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抗性品系则在250mg/L作用下也达到了差异显著水平(P<0.05)。但100mg/L-250mg/L单宁酸处理淡色库蚊抗氰戊菊酯品系和敏感品系1龄幼虫,对其存活幼虫的化蛹率、羽化率和成虫性比均无显著影响。表明单宁酸对淡色库蚊幼虫的影响主要是延迟其生长发育,且影响程度与蚊虫对氰戊菊酯的敏感性有关。 (2)用“Y”型嗅觉仪测定了丙酮、氨水、癸二酸、正庚酸、环己烷羧酸、肉豆蔻酸、2,6-二叔丁基对甲酚和三(羟甲基)甲基甘氨酸等八种人体气味物质对淡色库蚊雌成虫的引诱和驱避作用。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八种人体气味物质中,仅0.1mg/L正庚酸和10mg/L丙酮+10mg/L氨水对淡色库蚊雌成虫具明显的引诱作用。而0.1mg/L 2,6-二叔丁基对甲酚、10mg/L丙酮+10000mg/L氨水和10mg/L丙酮+1000mg/L氨水则对淡色库蚊雌成虫有明显的驱避作用。其它化合物或处理浓度则对淡色库蚊雌成虫无明显的引诱或驱避作用。 (3)用“Y”型嗅觉仪测定了丁酸乙酯、L-乳酸、二甲基二硫醚和己酸四种气味物对多头白纹伊蚊雌成虫的引诱活性。结果表明55%-81%的雌蚊在四种气味物的刺激下朝嗅觉仪内臂飞行。但与对照相比,仅0.01mg/L丁酸乙酯、0.1mg/L L-乳酸、0.01mg/L和100mg/L二甲基二硫醚对供试白纹伊蚊有明显引诱活性,引诱百分率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而0.01mg/L丁酸乙酯和0.1mg/L L-乳酸两个处理与对照相比,引诱百分率差异甚至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其他处理的诱蚊百分率与对照相比,均未达到显著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