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城市用地工程建设适宜性评价

来源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eo_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工程建设适宜性评价是城市地质调查的一个重要内容,其目的在于为用地规划提供科学依据,达到以最少的社会经济总投入获得最佳的社会经济效果。开展城市用地工程建设适宜性评价工作,就是为了将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类环境造成的破坏程度降低到最低,使区域开发和区域地质环境互相协调,争取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三者相互协调发展。厦门市城市结构布局是“一心两环,一主四辅”的团体式滨海城市。论文重新梳理了厦门各岩土层层序,分别对岩体、土体进行工程地质类型划分,从地质环境方向入手,对研究区地貌特征、地质构造、土木工程性质、地表水、地下水和不良地质作用等因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厦门城市用地进行工程建设适宜性评价,并结合城市用地规划,进一步分区片详细的分析了工程建设适应性,为厦门市工程建设规划提供了科学的依据。通过本次研究,得到以下结论:(一)基于厦门城市地质三维数据库,对城市用地工程建设适宜性进行分区评价。(二)综合现有数据分析、列举影响厦门工程建设的主要12个地质因子。(三)通过面积统计,厦门市域范围内工程建设适宜好的建设用地约占陆域面积的30.7%,适宜性较好的约占23%,适宜性较差的约占14.92%,适宜性差的占31.32%,整体结果与厦门各地质单元较为吻合,也证明了采用层次分析法进行适宜性评价是得当的,各因子的权重取值是较为合理的。厦门城市建设适宜性评价结果较差,在各种适宜性评价结果中,“适宜性差”的分布区占全市总面积的31.32%,在厦门城市建设发展十分迅速的背景下,为了厦门市建设安全能得到保障,这需要引起重视。
其他文献
随着秦皇岛市的不断发展,市内机动车保有量不断增长,截止到2014年末,机动车保有量达到了65万辆以上,而且这个数量仍然在不断的增长当中,秦皇岛人均道路面积12.78平方米,路网
通过对饱和软土的理论与试验分析,提出了可同时考虑加荷、沉降和时间关系的软基沉降计算新理论及其仿真计算方法,该理论方法可满足软基施工期间和工后沉降计算及填土的强度控
目的研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后CD4+T细胞表面NK相关受体表达的变化。方法选取25例未经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HIV感染者、11例AIDS患者
目的:对需口腔修复的患者应用二氧化锆全瓷冠的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从2017年6月-2018年6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口腔修复的患者中,选取9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修复材料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