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工程建设适宜性评价是城市地质调查的一个重要内容,其目的在于为用地规划提供科学依据,达到以最少的社会经济总投入获得最佳的社会经济效果。开展城市用地工程建设适宜性评价工作,就是为了将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类环境造成的破坏程度降低到最低,使区域开发和区域地质环境互相协调,争取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三者相互协调发展。厦门市城市结构布局是“一心两环,一主四辅”的团体式滨海城市。论文重新梳理了厦门各岩土层层序,分别对岩体、土体进行工程地质类型划分,从地质环境方向入手,对研究区地貌特征、地质构造、土木工程性质、地表水、地下水和不良地质作用等因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厦门城市用地进行工程建设适宜性评价,并结合城市用地规划,进一步分区片详细的分析了工程建设适应性,为厦门市工程建设规划提供了科学的依据。通过本次研究,得到以下结论:(一)基于厦门城市地质三维数据库,对城市用地工程建设适宜性进行分区评价。(二)综合现有数据分析、列举影响厦门工程建设的主要12个地质因子。(三)通过面积统计,厦门市域范围内工程建设适宜好的建设用地约占陆域面积的30.7%,适宜性较好的约占23%,适宜性较差的约占14.92%,适宜性差的占31.32%,整体结果与厦门各地质单元较为吻合,也证明了采用层次分析法进行适宜性评价是得当的,各因子的权重取值是较为合理的。厦门城市建设适宜性评价结果较差,在各种适宜性评价结果中,“适宜性差”的分布区占全市总面积的31.32%,在厦门城市建设发展十分迅速的背景下,为了厦门市建设安全能得到保障,这需要引起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