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DSS诱导小鼠溃疡性结肠炎的改善作用

来源 :福建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26190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C-MSCs)对溃性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小鼠的作用。方法小鼠自由饮用3.5%葡聚糖硫酸钠水溶液(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构建UC模型。将小鼠随机分配为6组:空白组、模型组、对照组和低、中、高3个剂量实验组,每组10只。空白组与模型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对照组给予美沙拉嗪100mg·kg-1灌胃,低、中、高3个剂量实验组按照1×106/只、5×106/只、1×107/只腹腔注射HUC-MSCs,1次/天,持续7天。实验期间,每天固定时间记录小鼠体重,观察粪便形状并检测潜血试验。7天后通过二氧化碳窒息法处死小鼠并收集其肛门至盲肠段肠道,进一步测量小鼠结直肠长度,评估其结肠受损程度。根据小鼠体重、粪便性质及潜血试验计算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DAI),以及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结肠组织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和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的含量。结果空白组、模型组、对照组和低、中、高三个剂量实验组DAI评分分别为(0.3±0.48)、(9.40±0.70)、(8.00±1.25)、(8.60±1.26)、(8.40±0.84)、(7.70±0.95);这6组结直肠长度分别为(8.32±0.36)、(5.65±0.33)、(6.35±0.36)、(6.04±0.37)、(6.07±0.56)、(6.28±0.49)cm;这6组结肠组织IFN-γ含量分别为(5972.4±918.01)、(12048±626.23)、(5934.3±930.52)、(9515.6±542.16)、(9155.6±798.27)、(8577.2±595.57)pg·g-1;这6组结肠组织TNF-α水平分别为(3764.8±568.59),(7803.8±343.11),(3535.7±429.73)(6257.7±528.17),(5926.6±430.47),(5284.0±481.41)pg·g-1;这6组结肠组织IL-10水平分别为(466.04±37.11),(136.51±18.36),(423.56±30.58)(257.35±26.21),(288.14±24.31),(329.95±27.73)pg·g-1。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DAI评分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提示造模成功。与模型组相比,HUC-MSCs中、高2个剂量实验组DAI评分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中剂量组P=0.016,高剂量组P=0.000);与模型组相比,3个实验组结肠长度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低剂量组P=0.042,中剂量实验组P=0.029,高剂量实验组P=0.001)。3个剂量组均能降低DAI评分,增加肠组织长度,但3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与模型组相比,3个剂量组TNF-α和IFN-γ的含量明显下降,中、低剂量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NF-α:P=0.110,IFN-γ:P=0.289),高、低剂量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NF-α:P=0.003,IFN-γ:P=0.000);3个剂量组均能升高IL-10含量,且3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剂量组VS中剂量组:P=0.002,中剂量组VS低剂量组:P=0.017)。结论HUC-MSCs可以通过抑制IFN-γ、TNF-α等促炎细胞因子表达,促进IL-10等抑炎细胞因子表达,从而减轻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小鼠的症状,抑制其炎症进展。HUC-MSCs存在剂量依赖性,1×107剂量治疗效果更好。
其他文献
目的:肥胖是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但即使BMI相同,不同患者也存在不同的心血管风险。本文旨在探讨不同的年龄和性别的2型糖尿病患者,其未来10年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是否因BMI而异。以及对于体成分(四肢肌肉、躯干脂肪)对BMI和2型糖尿病患者未来10年发生心血管事件之间的潜在关联因素进行更深入的理解。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选取2012年1月9日至2019年9月30日期间,于福建医科
目的:探讨Ig G4相关性疾病(Ig G4-Related Diseas,Ig G4-RD)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表现、病理表现、诊疗及预后。方法:经电子病例调阅方式检索福建省立医院2010年1月-2021年1月收住的经“2011年日本Ig G4-RD综合诊断标准”确诊为Ig G4-RD的住院病历共40例,收集相关资料包括:一般情况、合并基础病、症状、实验室指标(包括血常规、生化、血沉(E
目的:探讨正常人口服2.5%甘露醇大肠超声造影检查(Bowel Contrast Ultrasonography,BCUS)大肠显像良好所需时间、造影剂用量及大肠超声声像图特点;评估BCUS在大肠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40例健康体检且肠镜检查未见异常的健康志愿者(正常组)以及289例临床疑诊胃肠道疾病行口服2.5%甘露醇大肠超声造影检查患者(疑似病变组)行BCUS检查。记录正常组BCUS图像
目的:探讨入院48小时内以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联合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D二聚体(D dimer,DD)的血清浓度最大值构建的参数模型(parametric model,PM)对中重度急性胰腺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1日至2020年06月30日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首次因急性胰腺炎住院治疗的患者238例。根据
目的:研究比较血清GP73、肝功能指标与肝硬化的关系,探讨血清GP73在肝硬化诊断中的价值,并分析血清GP73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Child-Pugh分级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19年6月就诊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三明第一医院的150例肝硬化患者及150例健康体检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GP73、ALB、ALT、AST、ALP、GGT、PT、PLT等,采用Child-Pugh
目的:回顾性分析细菌性肝脓肿的临床特点,分别比较是否合并糖尿病、是否合并酮症酸中毒、是否进展为脓毒血症的细菌性肝脓肿的临床差异,指导临床的个体化诊治。方法:收集2017年11月至2020年11月住院且确诊为肝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和总结,分别根据是否合并糖尿病、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脓毒血症进行分组并比较组别之间的临床特点,包括临床症状、实验室指标、影像学特征、病原学检查、基础疾病和并发症、治疗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和弹性成像在甲状腺良性结节微波消融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31例经细针穿刺病理支持为甲状腺良性结节的患者,分别于微波消融术前、术后行超声弹性成像检查,并在消融术前、术后即刻、术后15分钟及术后30分钟行超声造影检查。比较超声造影及弹性成像所测量的消融术后甲状腺结节体积大小、超声造影模式下不同时间段所测得的消融术后甲状腺结节体积、消融前后甲状腺结节弹性值的变化(包括Emean(弹性平
目的对不同严重程度的急性胆管炎患者血清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比值(NLR)、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7(IL-7)等指标进行检测,研究其对急性胆管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就诊于我院的急性胆管炎患者共56例,根据目前公认的《急性胆道感染东京指南2018》的诊断标准,将患者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I级组(24例)、II级组
目的:分析贲门息肉患者的临床、内镜及病理学资料,探讨贲门息肉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和相关因素,为临床医生对贲门息肉的诊断、治疗提供指导。方法:收集2016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在我院胃镜诊断贲门息肉且有组织病理结果的患者564例。记录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胃食管反流病问卷(GERD-Q)评分、息肉的内镜下表现、伴发疾病、病理类型、Hp感染率等相关因素,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目的:探究糖尿病及相关指标(糖化血红蛋白、糖尿病病程)对Modic改变(MC)的影响,评估其是否为MC发生的危险因素,并为预防MC发生提供新思路。方法:回顾性的收集了在2013.01-2020.10期间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综合内科住院治疗而无需腰椎外科治疗的内科疾病患者共1331名,并根据纳入、排除标准最终确定325名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人口学、实验室数据,并进行MRI阅片评估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