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胡子鲇是我国南方大面积养殖的淡水经济鱼类,具有重要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是广东、广西、福建的重要养殖鱼类,市场潜力巨大。然而,对胡子鲇的研究只限于养殖方面,其遗传多样性、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胡子鲇是我国南方大面积养殖的淡水经济鱼类,具有重要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是广东、广西、福建的重要养殖鱼类,市场潜力巨大。然而,对胡子鲇的研究只限于养殖方面,其遗传多样性、种质资源及养殖状况、雌雄间的差异如何都未见报导,因此,本实验利用AFLP技术,开展了以下方面的研究:(1)从64对引物中筛选得到5对引物,分别对胡子鲇三个养殖群体(厦门XM、江门JM、玉林YL)共90个个体进行AFLP扩增,分析胡子鲇群体内群体间遗传多样性。扩增得到289条清晰的谱带,引物多态性介于47.8%-63.8%,平均多态性比率为56.4%。就胡子鲇整个群体而言,遗传杂合度(Ht)为0.1611,遗传分化系数(Hs)为0.1536,遗传分化度(Gst)为0.0511,基因流(Nm)为8.5018,显示出胡子鲇多态性处于中等偏下水平,群体内部遗传分化系数较高,三个群体间无较大的分化,遗传差异主要来自于群体内部不同个体之间,且三个群体基因流动较好。相对于XM群体和YL群体,JM群体多态性较好,Nei指数和Shannon指数较高,种内分化程度较好,群体间比较发现,XM群体和YL群体分化程度最大,XM群体和JM群体次之,JM群体和YL群体最小。(2)6对引物组合对胡子鲇亲代和子代共60个个体进行AFLP扩增,共得到326条清晰谱带,群体平均多态位点比率为25%,Ne为1.0405,多样性指数为0.1267,shannon信息指数为0.2047,群体总Ht为0.1387,Hs为0.1336,Gst为0.0367,Nm为13.1422。结果显示胡子鲇亲代多态性略高于子代,可能与亲代单一及繁殖次数多有关,提示应加强亲代的管理筛选,保证胡子鲇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3)用144对引物扩增胡子鲇雌雄基因组DNA,但未找到雌雄间具有明显差异的片段,推断可能与胡子鲇性别连锁的片段数量较少、选用引物种类和数量较少及内切酶不适于筛选胡子鲇性别特异分子条带等因素有关。
其他文献
本研究以甘蓝型油菜‘南盐油1号’为试验材料,设置5个(0、50、100、200和300mmol·L-1) NaCl处理浓度,对其种子萌发期和幼苗期进行盐胁迫试验,研究油菜种子和幼苗的耐盐能力及其对NaCl胁迫的响应;另外,利用其下胚轴和具柄子叶进行组织培养试验,考察其再生体系;以其下胚轴为外植体,利用农杆菌介导的方法向其导入獐茅的液泡膜Na+/H+逆向转运蛋白基因,以期建立油菜的遗传转化体系并获得
红细胞特殊的细胞形态需要具有独特蛋白骨架网的膜结构来维持。该蛋白骨架网的主要组分包括:血影蛋白、肌动蛋白、4.1蛋白和锚蛋白等。其中4.1蛋白和锚蛋白提供了膜骨架与跨膜
本研究建立了海水中TEP和颗粒态蛋白质的分析方法,并将方法运用于北白令海、西北冰洋以及南海海域TEP和颗粒态蛋白质的研究中。对TEP以及颗粒态蛋白质在这些海域的含量、分布
为了解决传统防污涂料中的重金属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污染的问题,本实验研发了一种掺杂甜菜碱类纳米粒子的自抛光型海洋防污涂料。此种防污涂料,能够在流动的海水中随基料的水解而不断更新,并借助于嵌段聚合物的两亲性实现纳米粒子的核壳结构的翻转,包裹在内层的甜菜碱结构得以暴露,在涂料表面形成抗吸附层,从而实现减弱和防止海洋污损生物的附着生长的功能,达到海洋防污的效果。本课题组曾通过原子转移活性自由基(ATRP)
大型海藻是海洋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者,具有吸收氮和磷缓解海水富营养化、吸收二氧化碳、提高海水pH、释放氧气、为鱼类提供栖息环境等生态环境功效。除此,其较高的经济价值更促进了越来越大的养殖规模。因此,如何快速、准确地获取大范围养殖信息,合理规划、管理养殖区域,充分发挥其环境生态及社会经济效益显得至关重要。本研究探索了遥感信息技术在大型海藻养殖监测中的应用。首先,选取我国高分二号卫星获取的遥感影像,比较
近年来,急剧增加的工业活动已经对沿海海域的水生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目前,重金属是我国近海环境中的主要污染物。食物相暴露是底栖动物富集重金属的主要途径。重金属进入食
从海洋生物中提取的吲哚衍生物具有环境友好性和高效防污活性,近年来,该类化合物的人工合成及应用备受关注。本文从3,4–二氯甲苯起始制备了5,6-二氯吲哚,在吲哚的基础上制备了芦竹碱,并将吲哚、5,6-二氯吲哚、5-溴吲哚、芦竹碱分别与二硫代二丙酰胺类化合物经过迈克尔加成反应,合成了一系列的N-取代化合物:3-(1-吲哚基)-N-正辛基丙酰胺(I-O-PD),2-甲基-3-(1-吲哚基)-N-乙基丙酰
1、基于发卡DNA自组装金胶比色检测DNA DNA是生物体内的遗传分子,DNA的检测通常与各种疾病的诊断相关,因此DNA检测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目前由于DNA检测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