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儒家《十三经》,数千年来极大的影响了中华文化的发展。中国封建统治者从中寻找治国的方针,确立愚民的伦理道德。可以说这些经典著述对于中华民族文化思想的影响无时不有,无处不在。《论语》是十三经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其最能代表孔子本人思想。
中国古代音乐,特别是孔子以前的音乐因为鲜见乐谱、乐器和音响资料,所以只能从散见的文字资料着手,以一斑而窥全貌。所以作者在众多先秦文献中选择了《论语》,以小提而大作,以期能更加深入的了解儒家音乐思想。
作者在对《论语》中音乐言说研究进行综述后了解,1979年以来学术界对于《论语》中音乐言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孔子的音乐美学思想、音乐教育思想、其自身的音乐才能及对待民间俗乐的态度问题等方面。而对于《论语》中音乐言说本身的辑录和分类以及其中最为关键的“诗”、“礼”、“乐”三者的关系问题则论述的比较模糊和笼统。
所以,作者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音乐言说的字面关联和深层内涵,在《论语》全篇15900字中辑录出音乐言说约1500字,并进行了细致的分类。作者发现,《论语》中孔子有关音乐的言说并不拘泥于谈音乐本身,还与社会、政治、修养、审美、文化等多个方面的内容有所交叉,这与孔子本人教育家、哲学家、文学家、音乐家等的综合身份密切相关。所以,相较于前人的辑录和分类而言,作者的此项工作更加注重结合时代背景与孔子本人的综合思想来论述音乐言说之间的深层联系,这也可以说是一个创新。
在论文后半部分,作者从“礼”“乐”的内容和形式、“礼乐”的政治作用、“礼乐"思想的发展等方面论证了“礼”与“乐”的关系;从“诗”“乐”的作用、由“诗”可见的孔子对“乐”的审美准则等方面论证了“诗”与“乐”的关系。相较于前人而言,作者以“诗”、“礼”、“乐”三者的关系为切入点更加全面的对音乐言说进行辑录和分类,也是本论文的新颖独特之处。并且由此,作者对《论语》中音乐言说的辑录和分类工作也有了深入全面的学术支撑,而更加有据可依、有理可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