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增长国际空间关联的演化比较研究:2002-2014

来源 :中共江苏省委党校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iliany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02年加入WTO以来,中国经济同全球经济迅速融合,到2012年,处于“三期叠加”的中国经济开始步入新常态,为区别于新常态,本文将2002-2012年这段时期定义为旧常态。基于2002-2014年来自WIOD的世界投入产出表,本文首先计算了前后向系数以及国家依存度等指标,随后又从增加值角度对经济增长的动力进行结构分解,得到六个效应:增加值率变化效应、国内乘数变化效应、境内最终品变化效应、由进口中间产品产生的反馈效应、出口中间产品产生的溢出效应和境外最终品变化效应,最后从全要素生产率的视角出发,测算了世界各主要地区经济体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并对其进行分解。本研究的创新之处:一是运用了 MRIO模型从全球关联的角度分析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来源及其与世界其他经济体的关系;二是利用投入产出理论模型将全要素生产率分解为产出规模变动效应、技术变迁效应和要素配置效应;三是对新旧常态两段时期中国经济增长国际关联及增长动力的变化进行动态对比分析。通过对比旧常态与新常态两段时期中国经济增长的国际关联演变和进行经济增长的动因分解,以及对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分解分析,本文得出以下研究结论:第一,在旧常态时期中国第二产业的前向关联度增加明显,而在步入新常态以后第三产业的前向关联度也以较快的速度增加;在地域层面,步入新常态以后中国对于亚洲国家的感应程度明显高于旧常态时期。第二,旧常态时期中国对外影响力提升主要体现在以大量中小发展中经济体为主的国家和亚洲国家,在产业层面则主要体现在第二产业上,在进入新常态以来后此种趋势更为凸显。第三,结构分解显示出,同旧常态时期相比,进入新常态以后,中国经济无论是整体还是三次产业对于内部因素的依赖程度均在增大,其中工业部门对于境内最终品的依赖程度在新常态以后大幅提升,这可能与2008年以来中国国内的一系列产业政策作用逐步凸显有关。第四,无论是在旧常态时期还是在新常态时期对于中国TFP增长率变动影响最大的因素始终是产出规模变动效应,而技术变迁效应和要素配置效应对中国TFP增长率的影响相对较小,且为负值,这意味着对于2002-2014年间的中国经济增长而言,最主要是依赖于产出规模的扩大化,纯粹的技术进步对TFP增长的作用比想象中要小,且要素错配问题一直存在并阻碍着TFP水平的提升。结合本文研究结论以及当前中国的发展情况,可以得到以下几点启示:一是要进一步提升中国的对外开放程度。中国几十年来的经济发展历程也是中国经济融入全球价值链的过程,中国经济在不断扩大对外开放中收获了很多,建立了完善的工业制造系体系,制造业的不断发展在旧常态时期为中国经济增长注入了强劲动力。在新常态时期,产业结构在不断升级,但对外开放应当继续并深入下去。二是要准确把握“一带一路”对外开放政策的具体实施。中国经济虽然于2010年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直到目前中国仍然属于发展中国家。在本文分析的整个期间,中国经济对于亚洲国家和以大量中小发展中经济体为主的国家的影响最为深入,这意味着在当前中国经济对于发达国家的影响依然有限,因此在中国进行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发展模式转换的背景下,深入贯彻执行“一带一路”战略,不断强化中国同亚欧大陆国家的联系意义重大。三是要充分重视中国国内市场。在步入新常态以后,包括中国和美国在内的主要国家对于境内最终品的依赖越来越大,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在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程度的同时也要重视国内市场。中国本土需求足够庞大,这部分需求对于稳定国内经济增长具有重大意义,不应盲目追求对外贸易的扩大而忽视国内市场的庞大需求。四是要重视第二产业,保证实体经济在国民经济体系中的地位。结构分解中各国在分析期间的增加值率效应的变动告诉我们,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例并不一定越大越好,第二产业应该受到足够重视。在中国的未来发展中,应当始终注意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在保证实体经济发展的前提下,不断发展第三产业。五是要进一步提升创新水平,优化资源配置。一方面,应该着力于提升技术水平,在生产同样一单位产出时能有更少的中间品的消耗;另一方面,在未来一段时期,优化要素配置结构,解决资源错配问题是TFP水平提升的另一源泉。
其他文献
本文以实现多智能体控制系统一键仿真和一键编译为目标,底层仿真引擎以MATLAB软件为基础,基于网页浏览器设计了多智能体控制系统仿真功能,该功能目前已经在作者所在的实验室的远程虚拟实验室上部署,并可以稳定、准确地进行仿真实验。本文的主要工作可以分为以下四个方面:1.基于多智能体控制系统仿真时的特点,结合浏览器的特殊性,设计了一种全新的、易于理解的仿真界面。该界面分为主系统界面和子系统界面两层,主系统
蔬菜是人类的日常食品,关系着人类的生存和健康.提高蔬菜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基础是植物的生长发育.建立有效的植物生长发育模型的研究前景广阔,这不仅可用于模拟和解释植物的生
以往认知心理学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一种思维活动,导致教学研究只多关注学生的思维操作和思维变化,而忽视了学生身体对思维的作用。具身认知理论的发展为我们重视学生身体在学习中的作用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基础。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进展,我国关于学生学习的观念已经由知识传递转变为研究型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等。杜郎口中学自课堂教学改革以来,形成了“预习-展示-反馈”的课堂教学模式,提倡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我们的生活越来越丰富多彩,业务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然而,传统的网络架构已难以满足业务多样化的需求,僵化现象也日益严重。网络虚拟化技术的出现使得僵化现象得到了很好的解决。网络虚拟化技术通过对物理网络资源进行抽象、隔离和分配,使多个虚拟网络可以共享一个或多个物理网络的资源,并且虚拟网络之间互不影响。当大规模灾难导致底层物理网络设备可靠性降低时,物理器件的损毁将造成大量的虚拟网络业务中
核电厂预应力混凝土安全壳是核岛防止核泄漏的最后一道屏障,因此安全壳的完整性和密封性非常重要。我国核电厂安全壳采用有粘结预应力系统,如果运行中发现有个别预应力钢束断
鼠害是历史悠久的全球性重要生物灾害之一,相对于传统的鼠害控制方法,不育控制因其更安全,且更为人道广泛使用,但不育剂在小肠和肝脏代谢损耗较大,若加大用量和使用频次,则会
昼夜节律(~24h)存在于大多数生物体内,并控制其生理过程.一旦昼夜节律异常,将意味着一系列疾病的发生.现在被广泛接受的是转录和翻译时滞在昼夜节律的产生中无处不在.因此,研
钢筋混凝土(Reinforced concrete,简称RC)柱是框架结构的主要抗震构件,对城镇中既有RC柱采用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iber reinforced polymer,简称FRP)约束加固能满足抗震需求与安全
近年来,我国对装配式建筑的发展给予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与此同时,钢骨混凝土由于其承载力强、延性好、刚度强等特点被广泛关注和应用。因此本文提出一种新型预制装配式钢骨
Internet上充斥着海量的信息,且在不停地增长。这些信息对不同的个体或业务有价值,有必要将大量的特定信息(数据)抓取下来,然而,这种抓取的工作可能因工作量巨大而难以手工完成。因此,有必要开发特定的工具以完成信息的爬取,这种工具即是网络爬虫工具。目前大多数网络爬虫工具需要使用者至少具备HTML、CSS等Web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其他信息技术知识,具有较高的使用门槛。本课题设计和开发了一款可视化We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