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克思的时间认知对政治经济学研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里的时间是赋有社会历史性内容的时间,资本的逻辑及展开可为例证。《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以下简称《大纲》)是体现马克思时间哲学的范例,它向我们的时间认知展示出资本运动的时间哲学本质。马克思《大纲》中时间哲学形成于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与社会危机频发的时代背景之下。它是马克思在吸取亚里士多德、奥古斯丁、康德、黑格尔等前人时间思想精髓的基础上形成的。它的形成经历了一个从萌芽到成熟的过程,从博士论文到政治批判,从异化劳动理论到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再到《大纲》,内容涉及马克思的多部著作。马克思《大纲》中时间哲学内容丰富。马克思认为时间作为主体的人的时间,是现实的人在劳动实践活动中历史生成的时间,这种时间具有自然、社会历史、主体等本质,以及主客统一、历史生成、能动转化、价值批判等特性。在《大纲》中,马克思基于对资本运动的考察,揭示了时间的资本化(物化)逻辑:一方面,时间——社会历史时间在“资本逻辑”下加速运动;另一方面,时间——劳动时间在“资本逻辑”下作为主体性的存在普遍异化。但资本自身矛盾运动和展开的结果,是资本摧毁自身,是时间摆脱资本(物化)的统治,这为未来社会“自由”时间的实现创造了条件。马克思《大纲》中时间哲学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它扩展了资本批判的理论视域;为坚持“以人为本”理念提供理论支撑;为社会生产力发展提供时间尺度。同时,马克思《大纲》中时间哲学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有助于现代社会以生产力作为一种动态指数,协调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协调劳动时间与自由时间的关系,推动我国劳动保障、法定节假日等制度政策的制定与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