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艺术歌曲是中国音乐文化研究的重要命题。中国艺术歌曲在长期演进的实践中逐步形成了其自身的演唱方式和思维特征。在社会主义新时代文艺方针指引下,运用科学的思维理路,追溯梳理中国艺术歌曲发展历程,深入阐释中国艺术歌曲的演唱思维特征,并对迄今为止尚无定论的“中国艺术歌曲”概念进行尝试性界定,以期为中国艺术歌曲演唱思维结构的理性回归做出具有启迪性的积极探讨。本文分为绪论、正文(五章)、结论。第一章艺术歌曲溯源追溯艺术歌曲起源,是廓清艺术歌曲思维形成与沿革理路的重要基础,也是界定艺术歌曲的必要前提。基于此,本章对艺术歌曲的起源进行了历史性追溯,对德奥、法国、俄罗斯、意大利等国的艺术歌曲音乐核心形态进行了认真解读,对中国艺术歌曲的发展历程进行了重点梳理和解析。在此基础上,对中国艺术歌曲的概念进行了尝试性界定,导出了中国艺术歌曲演唱从理论思维到实践思维的思维维度,为揭示中国艺术歌曲演唱多元思维理念的形成与发展,作出了探索式的归纳总结。第二章演唱思维及其理论阐释本章着重对演唱思维进行了多角度的综合性理论阐释。其一,从阐释思维的理论视域入手,就其概念和过程展开论述,并从哲学、心理学、艺术学的视角阐述了其思维的方式和特征。其二,阐明演唱思维的理论范畴。通过对演唱思维的理论界定,探析其所赖以依存的思维方式,进一步明晰演唱思维所具有的单一性、综合性和秩序性的基本特征。其三,从学科来源、观念与实践和思想借鉴等不同角度,对演唱思维的形成进行了理论阐释,为进一步完善中国艺术歌曲演唱思维理论体系,提供了一定的学术理论依据和思想支持。第三章中国艺术歌曲演唱的民族性思维本章通过对民族性思维概念、特点的展开分析,系统阐发了中国艺术歌曲民族性思维的理论思考,重点阐释了民族性思维在艺术歌曲创作和演唱中的重要作用。其一,民族性思维在古诗词题材、爱国主义题材、民歌改编类题材中国艺术歌曲中的体现。其二,创作技法在旋律、调式、和声、曲式中所体现出的民族性特征。其三,在对歌词、曲调、伴奏、意境等艺术歌曲创作的审美观进行概括性分析和总结的基础上,通过经典作品分析,充分论证了中国艺术歌曲在演唱方法、演唱规律和演唱风格中所呈现的民族性思维。第四章中国艺术歌曲演唱的艺术性思维艺术性思维是中国艺术歌曲演唱的精髓所在。本章对中国艺术歌曲演唱的艺术性思维进行了深入探讨和论述。其一,通过对欧洲和中国艺术思维概念的解读,进一步阐明了艺术思维和艺术性思维的关系,为艺术性思维理论的确立和推演提供了充分依据。其二,依据艺术性思维理论,阐述了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和灵感思维在中国艺术歌曲演唱中的重要作用。其三,通过作品分析,阐述了由“意象”、“意蕴”、“意境”等构成的艺术性思维元素在中国艺术歌曲演唱中的运用。第五章中国艺术歌曲演唱的多声性思维多声性思维是中国艺术歌曲演唱得以升华的思维方式。本章对中国艺术歌曲演唱的多声性思维进行了全方位解读。其一,从欧洲音乐多声性思维发展脉络着手,对音乐领域中多声性的不同解释进行了细致的阐述。并通过对中国多声性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的全面剖析,为中国艺术歌曲的多声性思维提供了详实的理论依据。其二,通过分析和总结中国艺术歌曲中旋律、节拍、调性、和声、复调等“多声性”的创作实践,进一步揭示中国艺术歌曲多声性所具有的可塑性及其内部分支间相辅相成的创作规律。其三,通过对中国艺术歌曲演唱方法、演唱音色和演唱形式的分析,阐述了多声性思维对提升中国艺术歌曲演唱水准的重要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