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及意义 垂体腺瘤是常见的颅内良性肿瘤,约占所有颅内肿瘤的10-25%。激素生成功能障碍和激素释放的量都会明显影响其发病率,但垂体腺瘤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垂体腺瘤按生物学行为可分为侵袭性垂体腺瘤和非侵袭性垂体腺瘤,肿瘤有无侵袭性,在临床上是可以影响患者术后疗效和预后、残留肿瘤的转归以及患者的缓解率、复发率和生存率一个重要因素。MicroRNAs (miRNAs)是非编码小分子心拾。许多人类肿瘤的发病机制与miRNAs有关,包括垂体腺瘤。已有文献报道在垂体腺瘤中发现miRNAs表达的改变,甚至特定的miRNA与肿瘤的临床和治疗特点有关。最近的研究发现,血循环及其他体液中也存在丰富而稳定的miRNA,并且在某些疾病状态下,体液中的一些miRNAs表达量会发生特异性改变。目的 首先在已确诊为垂体腺瘤患者中分别比较侵袭性垂体腺瘤与非侵袭性垂体腺瘤组织、血清中miRNAs的差异表达,然后寻找出组织、血液中是否同时存在有统计学意义的miRNAs 。以此判断miRNAs是否可以作为判断垂体腺瘤具有侵袭性的一个指标。方法收集临床确诊垂体腺瘤病例,按照Wilson改良的Hardy分级分型法,将病例分为典型侵袭性垂体腺瘤和典型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两组,各取5例,首先使用miRNAs基因芯片检测侵袭性垂体腺瘤和非侵袭垂体腺瘤组织、血清中的miRNAs然后应用fold change方法,选取fold change大于等于2或小于等于0.5的miRNAs作为两组样本具有差异表达的miRNAs 。再通过计算机模拟寻找出同时存在于组织、血液中的miRNAs,并依靠miRGen数据库对miRNAs进行靶基因预测,最后应用实时定量PCR方法验证差异表达的miRNAs结果是否一致。结果组织中存在差异性表达的miRNAs388个,血清中62个,同时存在于肿瘤组织、血清中的miRNAs 10个。在这10个miRNAs中,依靠miRGen数据库预测的has-miR-142-3 P的靶基因可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然后应用实时定量PCR方法进行验证,验证有统计学意义且结果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