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玛曼达·恩戈兹·阿迪契小说中的流散现象研究

来源 :山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yang1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奇玛曼达·恩戈兹·阿迪契是尼日利亚当今著名的女作家,迄今为止,阿迪契共出版了三部长篇小说——《紫木槿》《半轮黄日》《美国佬》。这三部长篇小说或从正面或从侧面展现了20世纪尼日利亚人民的流散现象。对于尼日利亚的人民来说,20世纪是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1967—1970年发生了一次大规模内战和20世纪90年代巴班吉达军政府上台。国内动荡不安的政治环境,使得尼日利亚人民饱经流散之苦,他们或在一个国家的不同区域辗转流徙,期盼归家而不可得,或跨越国界寻找一种和平的生活却在欧美国家遭遇了诸多种族问题和身份问题。“流散”并不仅仅是指地理位置的跨越,还有文化意义上的“流散”。当西方文化入侵非洲,非洲人民抛弃本民族文化,转而投身于外来西方文化,将西方文化视为优等文化而将本民族文化视为劣等文化时,就进入了一种“精神流散”的状态。本文以阿迪契长篇小说中的流散现象为切入点,探究尼日利亚人民踏上流散之途的原因以及在流散中遇到的诸多问题,并关注流散者如何抵抗流散和他们的身份认同问题。本论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回顾国内外对阿迪契及其作品的研究现状以及对“流散”概念、流散文学、非洲英语文学中所体现的流散特征进行梳理;第二部分主要分析阿迪契小说中所体现出的“身体流散”和“精神流散”现象;第三部分主要分析流散者的流散行为所导致的后果;第四部分主要分析造成尼日利亚人民流散现象的诸种原因;第五部分分析流散者如何通过回归、建立“文化飞地”、“寻根”、身份认同等方式抵抗流散;最后一部分为本文结语,一方面对文章内容作提升性的总结,另一方面阐明此研究内容对整个阿迪契研究的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报纸
报纸
随着平顶山矿区采掘活动越来越向深部延伸,根据平顶山矿区实际揭露情况,深部区域地质构造相对发育,且目前大部分采面采用大采长工作面,槽波勘探因其准确率高、探测长度大等特点,正成为最受欢迎的探查隐伏构造的物探方法之一。本次在平煤股份十一矿己16-17-24100工作面开展了槽波透射法及槽波反射法应用,获得工作面槽波能量成像以及反射成像剖面,并对结果进行解释与生产验证。应用结果表明,槽波探测技术给工作面的
期刊
报纸
<正>一、矿井概况平煤天安十一矿位于河南省平顶山市西风景优美的香山寺脚下。井田位于平顶山煤田西翼边界,矿井于1972年动工兴建,1979年简易投产,1986年达产。2001年第一次扩建后设计生产能力120万t,2006年核定生产能力为180万t。
会议
烯酰亚胺及其衍生物是有机合成中用途广泛的合成子,可用于杂环合成、交叉偶联反应、Heck烯烃反应、对映选择性加成反应或不对称氢化反应等。虽然过渡金属催化反应彻底改变了现代合成化学家制备氮取代烯烃的方法,但常规、廉价的烯酰亚胺合成方法,依然需要得到深入的发展和利用。开发新型的乙烯基化试剂,并以简单温和、无金属和高效的方式合成氮取代烯烃的合成策略吸引了化学家的广泛关注。基于此,我们提出了炔丙基硫盐与酰亚
学位
伴随着科技时代的飞速发展,人口老龄化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人口转变的必然结果。在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进入了老年型国家的行列,在面对日益严峻的老龄化问题上,提出了积极老龄化、健康老龄化的发展目标,关注老人健康问题。然而老人的身心健康离不开日常生活的锻炼和保持开朗的心情,而城市文化公园绿地作为人们日常活动交往的重要场所,不仅能为老人提供一个健康、干净卫生、舒适的环境满足他们的活动需求,而且公园
学位
乌克兰危机是世界政治的重大议程,俄乌冲突更是当今国际安全的焦点问题。从2014年乌克兰危机以及内战出现直到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以后,美国一直推行针对俄罗斯的代理人战争。美国推行代理人战争的总体目标是以遏制俄罗斯达到维护其在欧洲的战略利益的目标,进而护持美国的全球霸权地位。在这个过程中,美国代理人战争的具体目标从支持乌克兰中央政府战胜俄罗斯支持的乌东民间武装,演化到掣肘与拖累俄罗斯且使后者陷入“代
期刊
胆胰结合部解剖结构特殊、病变后局部组织改变、加上该处手术常在非直视下进行,所以稍有不慎易引起医源性损伤。伤后症状隐蔽往往延误诊治,致后果十分严重。早期(术中)诊断的关键是:凡该处手术要警惕损伤的可能,时时观察有无意外损伤。如明确损伤、T管注水后后腹膜水肿或渗液、造影见造影剂外渗,要努力找到损伤点立即修补,并作胆总管T管引流。如伴十二指肠损伤还要十二指肠减压引流。若找不到损伤点,则将胆管切断后胆肠R
期刊
近年来,中小学生校园欺凌、暴力事件频登热搜,国家也陆续出台相关文件,从法律上对校园欺凌、暴力事件进行防治。校园欺凌、暴力行为作为个体攻击行为的典型表现,对个人的身心发展都产生了严重的危害,如何减少个体攻击行为,已迫在眉睫。攻击行为按照其起因不同,可分为主动性攻击与反应性攻击,两者在影响因素、产生机制等方面均存在差异,但是其危害性都应得到我们的重视。故本研究以山西省某中学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法与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