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模糊振动控制的研究

来源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 被引量 : 20次 | 上传用户:longriver0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结构控制的概念自提出以来,已有三十年的历史。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目前这门技术的发展已有长足的进步,有各种理论上的控制算法和实际的控制系统可供使用者选择。然而另一方面,它仍处于一个发展的“瓶颈”期。这主要表现为:一方面迄今为止最为可行的控制装置或系统不外乎基础隔震、阻尼消能和主动控制这三种方案,但它们均有不足之处;而另一方面,理论上由于结构建模、材料本构关系和荷载作用的复杂性,如何选择设计一个正确、简易的控制律仍是一个没有很好解决的问题。对于主动和半主动控制系统,这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本文提出了一个离复位控制策略,核心思想是限制结构零位置穿越速度以尽可能孤立每个往复运动,防止动力效应的累积。以此为基础,与模糊控制理论相结合形成了包括离散控制和连续控制在内的具体的控制算法。本文以此为主线,分析讨论了各种不同的控制系统,得出了一些基本的结论,初步验证了离复位控制方法的有效性。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 (1)提出了一种新型可适用于大多数控制系统的控制策略,即离复位(OTE)策略,可以方便地与模糊控制理论相结合形成包括连续控制和离散控制在内的具体的算法。该策略尝试从理顺结构运动、激振力和控制力三者之间的关系出发,研究各种不同的结构控制系统。 (2)结合OTE控制方法,研究了主动拉索控制系统。在主动拉索系统的控制过程中,分析表明离位控制居于主导地位,而复位控制则处于从属地位。如果在复位控制过程中采用适度抑制,可以防止动力效应的累积作用,取得更好的控制效果。 (3)结合OTE控制方法,研究了变阻尼控制系统。Symans和Sadek等人通过研究指出,对于柔性结构(周期在1.5s以上)变阻尼控制可以同时减小结构的位移反应和加 速度反应;相反对于刚性结构(周期在1.SS以下)其效果如何则是值得怀疑的。作者在 此基础上,从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两方面证明了粘性变阻尼控制仅在结构周期与激励主 周期的比值大于1.4时才有可能同时减小结构的位移反应峰值和加速度反应峰值。也就 是说,变阻尼控制效果的好坏并非仅仅取决于结构的周期(柔性结构或刚性结构),而 主要取决于结构周期与激励主周期的比值。在大多数情况下,粘性变阻尼控制与无控相 比可以显著减小结构的动力反应,但与相应的被动上限阻尼控制相比并不能进一步改善控制效果,甚至有所不及。只有在结构周期与激励主周期的输入比值满足一定条件的情况下,粘性变阻尼控制才有意义。因此,应用变阻尼控制需要慎重考虑。 (4)考虑了一种基础隔震与变刚度控制相结合的混合控制系统,即ISAVS系统,并结合OTE控制方法对这种半主动变刚度系统进行了研究。ISAVS系统克服了基础隔震和传统变刚度控制的不足,不仅激励抑制频带宽,而且易于实施。同时通过数值计算发现,变刚度控制如果采用离散控制的方法,尽管可以有效抑制结构的位移反应,但是大多数情况下对于加速度反应则是不利的;相反,连续控制则显得比较灵活,可以有效克服这种缺陷。 (5)采用OTE控制方法,研究了U型液力阻尼器的半主动控制,即SATLCD系统的控制问题。SATLCD系统的控制效果同时取决于由液面落差引起的势力和液动阻尼力。研究结果显示调整液力阻尼系数对与重力有关的势力改变并不明显,因此可以仅考虑调整液动阻尼力。同时提出并强调在控制过程中,抑制结构振动仅考虑阻尼力的性质是不够的,尚需结合结构的高复位过程加以考虑。 (6)结合OTE控制方法,研究了质量调谐阻尼器的半主动控制,即SATMD系统的控制问题。与Setareh博士的研究工作的相比,不仅强调阻尼力的性质,同时也指出需要考虑结构的运动趋势。经由数值计算对比,验证了OTE控制方法可以取得更好的控制效果。 门 附录中给出了自行编制的用于 OTE控制方法的计算程序(Matlab版),具有较强的通用性,可适用于不同的模糊控制计算。
其他文献
混凝土的阻尼功能是将振动能转变成其它形式的能量耗散的能力,它对于提高结构稳定性、安全性和耐久性以及防振减灾亦具有重要意义。混凝土材料是土木工程建筑的主要材料,然而
中欧贸易往来频繁且贸易量巨大,双方在彼此的对外贸易中占据重要地位。近年来,伴随着中欧贸易不平衡现象的加剧,贸易摩擦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两国经贸关系和产业发展。本文在产业内分工的大背景下,以静态贸易利益为切入点,从增加值的视角重新审视中国对欧盟出口的差额,并将增加值核算结果与总值核算结果进行比较,真实反映中国在中欧贸易价值链分工体系上的地位和增值能力。第一章通过构建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对一国贸易利益进
正如人会得病一样,建筑结构在设计、施工尤其是使用过程中,必然要遭受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的影响而出现老化或破损,严重者会导致生命和财产的重大损失。对建筑结构的损伤识别
美国喷气推进实验室的研究人员研制出了一种空间调制棱镜干涉仪,该干涉仪克服了传统干涉仪的复杂性以及衍射光栅、色散棱镜和光谱选择滤光片固有的缺陷.其应用包括大气探测、
中学生认为物理难以理解,定律、定理十分抽象,与实际生活联系甚少。在科学发展的过程中,物理学家利用实际物体进行理想化与抽象化的建模思想,非常值得教育工作者借鉴。文章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