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南方湿润稻区降雨资源丰富,为充分利用降雨资源,减少降雨后立即排水导致的氮磷流失,以机插稻和直播稻为研究对象,在水稻分蘖期分蘖肥施入后设计了雨后不同蓄水深度与蓄水持续时间试验,研究不同蓄水条件对水稻的生长状况、光合速率、以及试验期间氮磷流失量和产量的影响,探索机插稻与直播稻在分蘖期的适宜蓄水深度与持续时间。结果表明:1. 机插稻和直播稻分蘖期进行雨后蓄水,随蓄水深度和蓄水时间的增加,株高均表现为20 d的快速增长,20 d后出现株高增长迟缓的现象,茎蘖峰值降低,抑制了水稻的分蘖。机插稻(T1)蓄水6 cm持续时间3 d条件下株高生长状况最佳;直播稻(T1)蓄水8 cm持续时间3 d条件下株高生长状况最佳。机插稻(T1)蓄水6 cm持续时间3 d条件下茎蘖峰值最高;直播稻CK的茎蘖峰值最高。蓄水深度的与持续时间的增长,抑制了水稻根系向土壤深度的进一步生长。对水稻10-20 cm根系的抑制生长影响最大,其次是5-10 cm水稻根系,对0-5 cm水稻根系生长影响不大。2. 随蓄水深度和蓄水时间增加,光合速率降低,光合作用减弱,SPAD值降低,相对叶绿素含量降低。机插稻(T1)蓄水6 cm持续时间3 d条件下光合速率最高;直播稻蓄水8 cm持续时间3 d条件下光合速率最高。机插稻(T1)蓄水6 cm持续时间3 d条件下SPAD值最高;直播稻CK的光合速率最高,SPAD值最高。3. 机插稻在降雨量80 mm情况下进行蓄水试验,CK的总氮、铵态氮、硝态氮以及总磷在处理期间流失量最高,其次是T1,T4的总氮、铵态氮在处理期间流失量最低。直播稻在降雨量仅为50 mm情况下进行蓄水试验,因为降雨量较低,设计水位较高,除CK外均需要进行灌水才能达到设计水位,因此同一蓄水持续时间下,蓄水深度越深,导致排水量越多,最后导致养分的流量越大;同一蓄水深度下,因为蓄水持续7 d稻田的氮磷的质量浓度低于蓄水持续3 d的,所以总氮、铵态氮流失量T2低于T1、T4低于T3、T6低于T5。4. 机插稻T1蓄水条件下水稻的有效穗、千粒重、结实率、每穗实粒数、产量均为最高,较CK增加了386 kg/hm~2;其余处理较CK均表现为产量下降的现象,T2、T3、T4、T5、T6较CK分别减少390.33 kg/hm~2(4.05%)、195.67kg/hm~2(2.03%)、706.33 kg/hm~2(7.32%)、1028.33kg/hm~2(10.66%)、1379.33 kg/hm~2(14.30%)。直播稻水稻的有效穗、千粒重、结实率、每穗实粒数、产量均CK最高,T1、T2、T3、T4、T5、T6产量较CK分别减少了247.64 kg/hm~2(2.58%)、775.24 kg/hm~2(8.01%)、633.33 kg/hm~2(6.99%)、988.57 kg/hm~2(10.29%)、1314.28 kg/hm~2(13.68%)、1723.81 kg/hm~2(17.94%)。5. 机插稻分蘖期雨后蓄水若只考虑不同蓄水条件对水稻生长、产量及其因子的影响,建议水稻分蘖期的蓄水深度与时间以蓄水深度为6 cm,持续3 d为最佳,若综合考虑产量与氮磷流失量,则建议蓄水深度为9 cm,持续3 d;若偏重于降低降雨后排水导致的氮磷流失量,则建议蓄水深度为9 cm,但持续时间为7 d。当直播稻分蘖期雨后蓄水在降雨量高于蓄水深度时,若只考虑不同蓄水条件对水稻生长、产量及其因子的影响,建议水稻分蘖期的蓄水深度与时间以蓄水深度为5 cm,持续7 d为最佳,若综合考虑产量与氮磷流失量,则建议蓄水深度为8 cm,持续3 d;若只考虑降低降雨后排水导致的氮磷流失量,则建议蓄水深度为8 cm,持续时间为7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