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评价模型研究

来源 :西南石油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uyuwus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筑业是我国主要经济产业之一,随着近年来城镇化的加速推进,房地产行业住宅需求量持续增长,尤其在劳动力成本日渐昂贵的情况下,建筑业迫切需要实现产业化的生产。装配式建筑作为建筑产业化的主要成果,以其建造周期短、生产效率高、生产过程节能环保的特点,成为有效解决住宅需求量紧缺问题的建筑产品。然而,我国装配式建筑体系发展进程尚属于不断摸索和发展阶段。由于其在构件设计生产、运输卸载、现场装配等阶段并行施工,及其容易叠加安全风险。且现阶段缺乏经验丰富、技术熟练的工作人员来满足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工艺的需求,极易引发安全事故。因此,在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的进程中,如何有效的识别并控制施工安全风险显得十分迫切。首先,本文以国内外文献资料与实践调研为基础,采用WBS-RBS分析法对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风险影响因素进行耦合识别,建立初始的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风险影响因素清单,接着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清单进行发放与回收,利用SPSS分析软件对调查问卷进行信度分析与效度分析,得到完善的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风险影响因素清单。最后根据信度分析与效度分析结果,提取7个公因子,整合形成5个二级指标,31个三级指标,建立了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风险影响因素评价体系。其次,根据建立的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风险影响因素评价体系,对常见的综合指标评价方法作出分析,进行优缺点比较,然后根据所建立的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评价体系的特点,选用层次分析法、混合中心点三角白化权函数作为评价方法建立了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评价模型。该评价模型从定性与定量的角度对施工风险进行评价,科学而合理。最后,将建立的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风险评价模型应用到某装配式建筑工程中,通过实例验证该评价模型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并根据该工程案例的评价结果,对重点风险因素的提出了管控建议。
其他文献
环境污染物是一类已经引起全球广泛关注的化学物质,由于它们具有远距离迁移性、环境持久性、生物放大效应和累积作用,使得它们会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生物分子的非正常含量也会引起人体的各种疾病,产生严重影响甚至导致人死亡。因此,发展有效的方法以对环境污染物和非正常含量的生物分子检测具有重要意义。电化学方法由于具有许多特定的优势,如灵敏度高、选择性强、成本低廉及易于小型化,使得它
监护缺失儿童逐渐通过一系列残酷的事件进入大众视野,当前我国政府开始关注监护缺失儿童这一弱势群体。本文结合当前时政热点,以学龄期监护缺失儿童社会融入为研究选题,选择南京市Y机构的学龄期监护缺失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监护缺失儿童自身、家庭、学校、社区进行访谈,充分了解学龄期监护缺失儿童在融入社会中存在的问题。首先本文从社会融入理论和维度模型出发,将学龄期监护缺失儿童社会融入分为三个维度:第一个维度,
传统三电平NPC逆变器有着不能提供升降压功能,抗干扰能力差,电压等级过低,存在出现死区的可能性,桥臂容易损坏,遭遇电磁干扰很可能导致器件损毁,电压突增或者骤降的情况下会
钙钛矿材料优异的光电性质吸引了大批科研人员的关注。在十年左右的时间内,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效率从最初的3.8%提升到23%以上。富勒烯(C60)是反式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常用的电子传输材料,它价格较低,且适合真空蒸发镀膜,对于大面积器件制造的均匀性和一致性具有重要作用,十分有利于工业化生产。然而,C60与钙钛矿的能级匹配存在一定的损失,这导致了在同等工作条件下,以C60作为电子传输层的钙钛矿
近年来,电化学分析由于其本身具有操作简单、灵敏度高、信噪比低的优点得到人们广泛关注与应用。本论文通过将电化学分析方法与生物传感器结合构建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实现对生物分子简单、快速、灵敏的检测。但是由于复杂样品中目标物浓度太低干扰物质较多对检测效果造成了一定影响,需要开发构建灵敏度及选择性高的传感器。因此将作为人工抗体的分子印迹技术应用到传感器的构建,实现对目标分子的特异性识别,进一步使传感器的选择
每年的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2020年的主题是"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呼吁大家珍惜地球资源,爱护自然环境。世界地球日诞生于1970年,是一个专为世界环境保护而设立的节
超长、超厚全现浇混凝土箱体结构极易出现裂缝,故不仅在设计方案及施工方案方面需要严格控制,在施工完成后的养护措施也尤为重要。以实际工程为例,通过模拟计算,设计混凝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