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边坡坡面浅表层破坏机理研究

来源 :长安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Heavenw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是黄土分布范围较广国家,占全国陆地面积总量的7%左右。在当前诸多的关于黄土的工程地质问题当中,黄土边坡失稳破坏的问题较为常见,一般分为坡体失稳破坏及坡面失稳破坏。黄土边坡坡面部位的土体由于常年暴露于自然环境中,受各种的外界因素的影响,诸如风力剥蚀及降雨侵蚀等,促使边坡表面土体性质降低,形成坡面剥蚀、冲沟、坡面湿陷以及小型的崩塌、滑塌等,最终导致坡面失稳破坏。而黄土边坡坡面的失稳破坏又会进一步导致整个边坡坡体的破坏,因此研究影响黄土边坡坡面稳定的因素及黄土边坡坡面破坏机理是刻不容缓的。本文在收集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充分调查研究区内黄土边坡土体的结构特征和坡面失稳破坏特征,对影响黄土边坡坡面失稳破坏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现场采集不同侧向深度的土样并进行室内试验,总结随着侧向深度的加深,坡面土体物理力学性质的变化规律;结合室内试验结果,运用MI DAS/GTS有限元软件,建立四种边坡模型:即原始边坡(未受风化、降雨等因素影响)、风化层0.3m、风化层0.6m,风化层1.0m,通过这四种模型模拟黄土边坡坡面受风化等因素影响的土体随着时间的流逝,其深度不断增加的情况下边坡坡面的稳定性,并通过数值模拟结果揭示黄土边坡坡面浅表层破坏机理。论文的主要工作内容及研究成果如下:(1)通过区域资料收集与现场勘查,发现黄土边坡坡面破坏主要是由于外界诸多因素的影响如风力剥蚀、降雨冲刷、人类活动等。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导致坡面土体结构破坏、强度下降。故现场根据黄土边坡不同地层、不同侧向深度采集土样并进行室内试验分析。(2)通过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总结黄土边坡不同土层、不同侧向深度的土体物理力学性质的变化规律。可以看出,黄土边坡坡面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不仅与土层有关,也与土体在坡面的不同位置及侧向深度有关:随着侧向深度的不断加深,土体结构更加密实,孔隙相对更少,性质相对更好;随着土层垂向深度的加深,深部土体所承受的自重应力较上部土体更大,相应的深部土体的结构更加密实,孔隙相对更少。(3)通过数值模拟结果分析得出,随着坡面受风化等影响的土体深度不断加深,坡体稳定性逐渐降低;随着坡面受风化等影响的土体深度不断加深,坡面位移量逐渐增大,且坡面中部及下部位移量最大;最大、最小主应力在坡面受风化等侵蚀影响土体与原始坡体的接触面处集中分布;最大剪应变带在坡面处集中分布,且随着坡面受风化等侵蚀影响土体深度的加深,应变带与坡面的夹角逐渐减小,最终与坡面近似平行分布。
其他文献
钻爆法是隧道掘进的一种主要施工方法,在爆破振动作用下,围岩及支护结构的稳定性将受到影响。隧道围岩稳定性是施工中最重要的安全问题,所以,隧道爆破掘进时,必须弄清楚隧道围岩和
煤层自燃是矿井的五大灾害之一,它导致了一系列的经济、环境和生态问题,损失大量的煤炭资源、释放出大量有毒有害气体、破坏地表形态及危害矿井安全生产等。 然而煤层自燃引
本文在总结前人对非饱和土有效应力和强度以及土水特征曲线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介绍了非饱和土的基本理论,并以非饱和土双应力变量强度理论为依据,以上海市中环线某下立交穿
作者在广泛搜集、阅读了国内外大量关于边坡工程方面的文献基础上,对边坡工程研究的发展历史、研究现状和最新研究成果进行了较为系统论述,对边坡稳定性分析的方法进行了较系统地归纳、总结和评述。 论文以安徽省石台县陈良山边坡为研究对象,对该滑坡的区域环境工程地质条件进行调查和综合分析研究,针对陈良山边坡的工程地质特征、条件和形成机制,首次尝试运用当前最新的“强度折减有限元法”理论和软件对其稳定性进行了
经过了“黄金十年”的跨越式发展,我国煤炭开采强度的不断增强,开采引发的矿山环境地质问题越发严重,地表塌陷、水资源破坏、土地资源损毁等现象频繁发生,危及人民群众的生命
本论文在省院省校合作项目《易门与大姚铜矿区深部及外围找矿预测及增储研究》项目(No.2002UBBEA05B004)的子课题《易门铜矿区深部及外围找矿预测及增储研究》的资助下得以顺
本文研究了黄土滑坡勘察治理中的两项实用技术:一是针对当前黄土滑坡勘察中不能准确地辨识滑带土的特征、确定滑动面具体位置问题,开发了一套适合黄土滑坡的钻探工艺;通过现场观察和测试,探寻了黄土滑坡滑动面识别的特征标志。二是开发了一套用于滑坡监测的远程无线数据传输系统。 天然状态下黄土具有含水量低、强度高、结构特征明显,遇水则强度迅速降低,结构易破坏等特点,滑坡钻探要求全孔无扰动连续取芯。而钻头设计
沈阳市是我国以地下水作为主要供水水源的典型城市之一。多年的过量开采所引发的地下水位下降、漏斗外扩、浅层井被疏干和水污染加重等环境地质问题,一直为众多国内水专家所关
空间数据多尺度表达与地图自动综合作为GIS实用化的核心问题之一,一直是GIS和制图综合的重大难题。建立无缝的,无比例尺的地图数据库是未来地图数据库的发展趋势,也是自动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