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反刍兽疫病毒C蛋白抑制Ⅰ型IFN信号通路的分子机理研究

来源 :西北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ngleito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反刍兽疫(Peste Des Petits Rumminants,PPR)是由小反刍兽疫病毒(Peste Des Petits Rumminants Virus,PPRV)引起的一种急性、主要感染小反刍动物的传染病。PPR因其发病率、死亡率高,给养羊业带来严重危害。为研究PPRV非结构蛋白C介导的天然免疫机制,本研究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qPCR),检测了C基因在转录水平对维甲酸诱导基因I样受体(retinoic-acid-inducible gene I like receptor,RLRs)通路中干扰素(interferons,IFNs)及其下游因子的作用;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检测、筛选了C蛋白在RLRs通路中的作用靶点;进一步实验分析了C蛋白对内、外源性干扰素抗病毒效应的影响及对转录信号转导和活化因子1(signal transducers and activators of transcription I,STAT1)的磷酸化影响。获得以下研究结果:1.共转pRK-Flag-RIG-IN和pCMV-HA-C至HEK293T细胞,qPCR检测表明PPRV C蛋白抑制RLRs信号通路介导的INF-β的生成及其下游因子干扰素诱导基因15(interferon stimulated gene,ISG15)、ISG56、CXC趋化因子配体10基因(C-X-C motif chemokine,CXCL10)在基因转录水平的表达。2.HEK293T细胞中先分别转染内参质粒pRL-TK和报告基因质粒pGL3-IFN-β、pGL3-ISRE、pGL3-NF-κB,实验组共转pRK-Flag-RIG-IN和pCMV-HA-C,阴性对照组转染pCMV-HA,阳性对照组转染pRK-Flag-RIG-IN。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检测表明PPRV C蛋白在细胞内的过表达可以极显著抑制RLRs通路中由RIG-IN介导的IFN-β(p<0.001)、NF-κB(p<0.01)和ISRE(p<0.001)报告基因活性。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进一步检测表明PPRV C蛋白在细胞内的过表达呈剂量依赖性的显著抑制RLRs通路中由RIG-IN介导的线粒体抗病毒信号分子(mitochondrial antiviral signaling,MAVS)激活的IFN-β启动子活性(p<0.05),对其他信号分子IκB激酶复合体?(IκB kinase,IKK?)、TANK结合激酶1(TRAF family member-associated NF-κB activator(TANK)-binding kinase 1,TBK1)、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3(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associated factor 3,TRAF3)、干扰素调节因子3(interforn regulatory factor,IRF3)、IRF7的活性无明显抑制作用(p≥0.05),表明C蛋白在RLRs通路中的作用靶点是MAVS。3.共转染pCMV-HA-C和pRK-Flag-RIG-IN至HEK293T细胞24h后收集上清,分别加入到新培养的HEK293T细胞中继续培养细胞24 h后分别接种PPRV、脑心肌炎病毒(Encephalomyocarditis Virus,EMCV)和水泡性口炎病毒(Vesicular Stomatitis Virus,VSV)病毒,qPCR检测表明PPRV C蛋白可极显著增高细胞中三种病毒mRNA的表达(p<0.001)。共转染pCMV-HA-C和pRK-Flag-RIG-IN至HEK293T细胞24h后加入商品化IFN-β(1000 U/mL)处理细胞24 h后分别感染三种病毒,qPCR检测表明C蛋白也极显著增高细胞中三种病毒mRNA的表达(p<0.001),表明PPRV C蛋白质可显著抑制内源和外源IFN产生的抗病毒作用。4.实验组和对照组HEK293T细胞中分别转染pCMV-HA和pCMV-HA-C后,加入IFN-β(1000U/mL)处理细胞激活细胞干扰素应答通路,Westernblot检测表明实验组和对照组STAT1的表达量基本没有差异,而实验组中P-STAT1表达的量减少。说明PPRV C蛋白可抑制STAT1的磷酸化,但其阻断JAK-STAT通路信号传递产生抑制干扰素的抗病毒作用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本文研究了PPRV非结构蛋白C在宿主细胞内介导的天然免疫机制,明确了C蛋白可抑制RLRs通路中RIG-I介导的IFNs产生和信号转导基本分子机制,证实了C蛋白抑制IFNs的广谱抗病毒作用,初步得出C蛋白抑制JAK-STAT通路中STAT1磷酸化是其抑制IFN产生的抗病毒作用的原因。这些结果对进一步阐明PPRV非结构蛋白介导的天然免疫机制奠定了基础。
其他文献
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spp)是一种呈全世界性分布,危害严重的人和动物共患寄生性原虫,可感染人类和其它多种脊椎动物。通过接触人、动物、水和食物,隐孢子虫卵囊会造成威
量子色动力学(Quantum Chromodynamics,简称QCD)是一种描述强相互作用的规范理论。它预言了在能量足够高的情况下,禁闭在强子内部的夸克会解除禁闭形成夸克胶子等离子(QGP)。在低温高重子化学势区域,强子到QGP的相变是一级相变,一级相变线的终止点叫做QCD临界点,在高温低重子化学势区域,强子将平滑过渡到QGP。对于无穷大系统,在临界点处,系统的比热、感应率会发散,关联长度以及关
水稻是世界上超过一半人口的主要粮食作物,维持水稻产量稳定则显得至关重要。而高温热害作为主要的非生物胁迫之一,对水稻产量造成巨大的威胁;因此培育耐高温的水稻品种具有
含氮和含氧杂环化合物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具有重要的生物活性和药用价值,并且广泛应用于药物中间体和天然生物碱的合成中。螺(桥)环氧化吲哚是氮杂环化合物的代表,以复杂的结构、广泛的生物活性以及巨大的应用前景,在医药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研究,成为近年来化学家们的研究热点。在氧杂环类化合物中,稠环色满化合物因重要的生物学特性,在有机合成方面备受广大化学家们的青睐。通过串联反应构建螺环氧化吲哚的方法很多,但对
木拱廊桥是中国传统木构桥梁中最具技术含量的品种,充分代表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精神财富。它不仅限于单一的交通建筑,更是宝贵的物质文化遗产,承载了传统的文化习俗、虔
高温环境下的岩体破坏问题在核能、地热开发等深部岩体工程中大量存在,而高温岩体的损伤破坏对能源开采安全与开采质量影响巨大,在各类高温岩体工程中备受关注。为了研究高温环境下岩石的力学性能和破坏机制,本文分析了含有三个预制裂隙花岗岩在单轴压缩作用下实时热力耦合行为。变量之一的桥角度是从75°到120°,间隔15°变化,另一变量,试验温度是从常温到700℃,间隔100℃变化。试验结果显示:(1)花岗岩的强
级联H桥光伏逆变器可实现各光伏组件的独立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且其效率高、模块化易扩展,因而成为近年来光伏发电领域的研究热点。然而,受光照强度、温度等环境因素影响,级
没有人能想到,从一部小小的台式电脑能诞生出一个获得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世界CMMI五级认证,拥有软件、动漫、科技、电子商务、网社等33家社会企业,1家基金会和11家社会组织
会议
伴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剧,基坑工程及周边环境逐步引发广泛关注。基坑开挖会改变土体初始应力状态,加速土体位移变化趋势,会使基坑周边环境遭到破坏。城市地下管线是维持城
近年来,随着蓝狐养殖业的不断发展,蓝狐繁殖力已经成为影响养殖场生产效益的重要因素之一。蓝狐激素水平是影响其发情表现及生殖器官发育状态的重要指标,也是确定繁殖力的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