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变革,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变化,竞争意识愈演愈烈,学生受到社会、学校、家庭各方面的压力。高中生,十五六岁的年纪,是建设和谐中国的中坚力量,是祖国的未来。在面对来自家庭、学业的压力时,他们往往是困惑又迷茫的,又常常在迷茫中丧失追求,导致自我和谐感差,这些对身心发育关键期的他们来说是非常不利的,很容易出现心理问题。这时,如果家庭成员中的父亲能够给予孩子恰当的温暖和理解,那么孩子的内心会越来越和谐,进而提高其成就动机,向着正确的方向进行努力。成就动机(Achievement Motivation)是指个体追求成功的一种需求或欲望,即个体乐意去做那些主观上认为有意义的、比较重要的事情,并尽力使之达到完美的一种内部动力。成就动机是一种较高级的社会性动机,它能促使学生树立卓越的目标,不断提高自己的水平,克服面对的困难,并在竞争条件下取得良好成绩。本研究以河北邢台某县直高中569名高中生为调查对象,运用父亲教养方式量表(EMBU)、成就动机量表(AMS)、自我和谐量表(SCCS)和SPSS18.0统计软件调查和分析了高中生父亲教养方式、自我和谐与成就动机的关系,得出如下结论:1、在年级、性别、独生与否以及父亲文化程度变量上,高中生父亲教养方式有显著差异。2、在年级、性别以及父亲文化程度变量上,高中生成就动机有显著差异。3、在年级、性别、独生与否以及父亲文化程度变量上,高中生自我和谐有显著差异。4、高中生父亲情感温暖能正向预测成就动机,父亲的过度保护能负向预测成就动机;自我和谐可以正向预测成就动机;高中生父亲的情感温暖能正向预测自我和谐,惩罚严厉、拒绝否认和过度保护能负向预测自我和谐。5、自我和谐在父亲教养方式与成就动机之间存在部分中介作用。父亲教养方式能直接影响成就动机,也能通过影响自我和谐来间接地影响成就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