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丁·伊登》是美国作家杰克·伦敦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这部半自传体长篇小说记叙了主人公马丁·伊登对梦想的执着追求以及他的悲剧结局,真实地反映了20世纪初的美国社会现实。《马丁·伊登》自1909年出版以来,国内外学者对这部作品的研究层出不穷。但是国内外学者对该作品的研究主要聚焦于它的历史和文化层面。本文以结构主义理论为视角,运用格雷马斯的结构语义学分析文本中的二元对立特征;运用托多洛夫的叙事语法理论解读文本的叙事模式和人物的行为特征。两位结构主义文论家都注重内容和形式的统一性,但两者又各自强调叙事分析的语义和句法方面。两方面理论的结合使文本结构模式的分析趋于完整,有助于探讨文学与人类生活的普遍关联。本文运用二元对立理论分析杰克·伦敦的生活经历、文学创作及其小说《马丁·伊登》,希望从文本内容上把握其内在深层结构。杰克·伦敦的个人经历是浪漫和现实的合体,遵循二元对立的原则,他性格中的双重性是小说文本的潜在特征。作品中主题、背景、人物和象征意义的体现遵循了二元对立原则。以托多洛夫的叙事语法模式为基础,详细分析了小说的叙事模式,并解读了文本中各个人物行为的共同特征。他们的行为都呈现了这样的模式:追求——拥有——失去——追求。两方面的研究使小说人物的生活经历与人类的共同命运象征性地连接起来。《马丁·伊登》文本中深层结构的构造遵循二元对立原则,并构筑了作品的内容;小说的叙事模式清楚地呈现了人物的行为特征由一种模式所构建。文本结构与叙事的解读使小说的内在结构模式在内容和形式上达到了统一,揭示了文学的普遍意义及其价值。马丁·伊登的生活经历显示出文学与人类生活的紧密联系,结构模式中具备深刻的文学价值,无论生活处于何种困境,对于理想和目标永不停止的追求是人类行为永恒的精神依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