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四字格是汉语所独有的语言现象,形式精炼,意义丰富。而“半”字作为一个非常特殊的词素,它的相关四字格构式因其独特的表义功能受到了学者们的关注。当前,“半”的四字格研究多是从格式的句法,语义,语用等表层语法特征进行考量,从认知构式语法视角出发探讨构式义产生的认知动因的研究颇少。论文以“半A半B”和“半A不B”为研究对象,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构式语法以及认知语言学等相关理论的指导下探讨以下四个研究问题:“半A半B”和“半A不B”构式在形式上有什么特点?“半A半B”和“半A不B”分别有什么样的构式意义?这两个构式有什么样的语用功能?构式产生语义模糊和贬义倾向的认知动因是什么?根据对语料的细致分析与研究,得出了以下结论:(1)在“半A半B”和“半A不B”构式中,可变性构件A和B的词性一般是名词,动词,形容词或者语素,其中以动词和形容词性为主。A和B之间具有一定的语义关系,在“半A半B”构式中,A和B具有语义相近,相对相反,绝对相反,以及语义相关或是隶属于同一范畴等四种语义关系。但在“半A不B”构式中,A与B只呈现出语义相近,相对相反或者绝对相反这三种语义关系。整个构式还是具有词汇的功能,能够独立地在句子中充当多种成分。(2)按A和B之间不同的语义关系分类,“半A半B”呈现出了四种构式意义,而“半A不B”具有三种构式意义。其中,语义模糊性和贬义性倾向在整个构式意义中占有非常大的比重。(3)“半A半B”和“半A不B”构式都具有模糊性和贬义评价的语用功能,这两个构式产生语义模糊性是受到了认知过程中范畴边界模糊性以及范畴化过程复杂性的影响。另外这两个构式所传递的贬义倾向源于认知主体对特定场景的认识存在着心理期待,因为客观场景不符合说话者预设的理想结果,构式就传递出了主观的贬义倾向与不满情绪。综上,首先该论文为汉语的四字格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此外,在构式语法理论框架下对“半A半B”和“半A不B”构式产生语义模糊性和贬义倾向的认知动因做出了深入地探讨,以期能帮助汉语爱好者更好地理解汉语四字格,同时也希望能更好地服务于四字格的机器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