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实测模型的几何特征识别与重构技术研究

来源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XCHZTP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提高飞机装配精度和质量,以实测点云数据逆向重构的实测模型取代传统理论模型的飞机虚拟装配分析技术正在成为一种趋势。然而飞机零部件复杂多样,现有逆向工程软件的实测模型重构工作量大、效率低,极大地影响飞机虚拟装配分析周期。为此,本文研究了面向实测模型的几何特征识别与重构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重构模板的几何特征识别和重构策略。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分析飞机装配零部件理论模型的几何特征,介绍了基于重构模板的几何特征识别与重构策略,并研究了各类几何特征重构模板的构建方法,为实现几何特征的自动识别与重构提供依据。
  (2)研究了基于重构模板的大规模散乱点云数据预处理方法。通过空间栅格法建立点云拓扑关系,实现点云k近邻快速搜索,并在此基础上计算点云法向量和曲率信息,再通过几何特征重构模板对点云数据粗分割。
  (3)研究了粗分割点云的几何特征识别与重构方法。圆孔特征根据点云k近邻分布、欧氏聚类和椭圆拟合法识别边界特征点,然后投影特征点到支持面上拟合圆。蒙皮边界曲线根据重构模板的法平面集合提取边缘特征点,之后拟合 B 样条曲线。曲面特征采用基于面的区域生长方法分割点云,由重构模板确定分割种子点和初始曲面分割参数,最后分别拟合规则曲面和自由曲面。
  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开发了面向实测模型的几何特征识别与重构软件,基于该软件的重构实例验证了本文理论方法的正确性和实用性。
其他文献
高强耐热稀土镁合金因其轻质与优异的室温/高温性能在航空航天具有广阔应用前景。含有独特的长周期堆垛有序(long period stacking ordered phase,LPSO)相的MgGd-Y-Zn-Zr合金的力学性能优于传统镁合金,从而获得更多关注。研究复杂应力状态下合金变形微观组织及变形机制,是实现复杂加载条件下构件的整体成形的理论基础。将复杂应力分解为不同简单应力条件对材料的变形行为进
学位
在航空航天、国防军工等领域,高端装备对于轻量化有着强烈的需求。镁合金是目前最轻的金属结构材料,应用镁合金可以有效地降低装备的结构质量。同时镁合金具有很高的比强度和比刚度,而且其电磁屏蔽效果好、阻尼减震性佳与可回收等特点,使得镁合金在航空航天等行业成为最佳的轻量化用材。然而,镁合金的密排六方晶体结构与有限的滑移系,使其在室温下塑性较差,力学性能相对较低,极大地限制了镁合金的应用。塑性成形是同时提升镁
学位
学位
大型环形件作为密封和紧固连接件,在航空航天、石油及化工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向捷龙火箭分离环轻量化的迫切要求,选择ZK60镁合金制备大规格薄壁环形件,并针对传统的环形件制备方法与镁合金材料成形性难以耦合的难点问题,提出了一种曲母线通道连续翻转挤压成形新工艺。首先为保证成形构件性能,通过一种新型大高径比镦粗工艺完成材料开坯,其次在采用主应力法对新型工艺进行力学解析的基础上,掌握了大型薄壁环形件成形
学位
学位
学位
Al-Zn-Mg-Cu系列合金属于超强、高韧轻质结构材料,广泛应用于航空工业的承力构件。本文以新型Al-Zn-Mg-Cu合金为研究对象,借助Gleeble-3500热模拟机开展了热压缩试验,对该合金的高温流变行为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建立了该合金的本构模型与热加工图;设计了试样级和样件级的大塑形变形实验,利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手段,研究了该合金大塑性变形过程中的动态回复与动
学位
目前在IEEE L波段,IEEE S波段和ISM等波段运行的无人机(Unmanned Aerial Vehicle,UAV)的频谱资源面临越来越稀缺的问题。而在传统的静态频谱分配策略下,所有可分配的频谱资源都被占用,但利用率极低。认知无线电(Cognitive Radio,CR)是一种能够直观地感知周围的无线电环境,使用频谱预测的方法分析频谱信息以便获得其使用规律的智能化无线系统,通过使用认知无线
学位
随着航空工业的快速发展,压气机作为航空发动机中提升压力的主要部件,对其性能要求也就越来越高,这就导致压气机内部各级叶片的间距不断减小,动静叶干涉作用越来越强,此时,叶片受到上游尾流与下游背势流的干涉作用也越来越严重。而上游尾流与下游背势流都具有一定的周期性,这种周期性的干涉作用则会使叶片流场产生周期性的振荡,进而引起叶片的表面压力发生周期性的变化,同时会使得叶片产生强迫振动,甚至导致叶片疲劳破坏,
学位
动载荷识别技术在工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动载荷及位置的识别方法也一直是动力学问题中的一个难点。鉴于动载荷识别过程中存在矩阵求逆病态问题,本文从正向角度出发,结合遗传算法对动载荷位置的寻优识别进行研究。首先结合系统动力学方程与最优化理论,提出了动载荷位置识别的正问题并建立了时域识别模型。在此基础上,对结合遗传算法的寻优识别方法进行了研究,确定了识别问题的优化模型要素即决策变量、目标函数与约束条件,进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