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依据民族文化传承的相关概念、学校教育中的民族文化传承理论、民族学校的校本课程设置及开发、回族教育中的民族文化传承等相关文献,在借鉴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及做法的基础上,结合西安市HM中学民族文化传承教育特点,对教师、在校学生进行访谈及自编问卷调查,了解教师对学校开展民族文化传承教育的态度和看法,考察不同学生群体之间的学习差异性和学习成果。依据研究分析与结论,对当前学校教育中的民族文化传承所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为大规模、持续性开展学校教育中的民族文化传承教育研究奠定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以西安市HM中学在校回族和在校汉族中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野调查法,梳理西安市HM中学的民族文化传承内容,总结其发展特点和面临的困境。采用问卷调查法,考察全体学生民族文化了解程度,对比学生入校前与入校后的民族文化了解程度,统计学习途径和具体的学习方式,对比不同年级、不同性别和父母的不同民族成分的学生学习态度差异,考察学生对校本课程的学习兴趣度、满意度以及入校前后阿拉伯语熟练度。采用访谈法,倾听学校领导、教师及学生对目前学校民族文化传承教育的认识和期望。全文共分为七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前言,阐述选题背景、意义,对研究的重要性做简要分析和论述;第二部分为文献回顾,总结国内外民族文化传承的发展特点,梳理国内学校教育中的民族文化传承的研究脉络,整理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并对已有相关文献进行述评;第三部分为研究目的和问题的提出,简单概述研究目的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第四部分为研究方法及过程,介绍本研究采用的四种主要研究方法;第五部分为西安市HM中学在民族文化传承方面所做的各项工作,简要概述西安市HM中学的基本情况、传承内容,介绍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过程及取得的成效;第六部分为研究结果与分析,统计主要研究对象的基本信息,就西安市HM中学在校学生对民族文化的了解程度、民族文化的学习途径和方式、民族文化的学习态度、校本课程的学习态度测试结果进行分析;第七部分为讨论,总讨论部分从西安市HM中学民族文化传承特点、中学生民族文化学习态度、中学生民族文化学习途径、民族中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四个方面展开,总结研究所得结论。结论如下:第一,民族中学需要处理好发展学校现代化与凸显民族特色的关系,并同时兼顾各民族学生的学习需求,保证多方面关系的和谐统一。第二,由于学校内外部环境、地方风俗习惯、学校发展水平、教学任务、课时安排及学生需求的限制,学校对发扬民族优秀文化的内容具有一定选择性。同时,学校依据所选择的民族优秀文化内容确定传承方式。第三,中学生对传承民族文化四个主要途径的重要性选择依次为家庭传承、学校传承、社会传承和自然传承。中学生通过家长或其他长辈获得民族文化知识为第一方式,其次为学校课程与活动,最后为社区环境影响,如参加清真寺经学班,阅读新闻、书籍及网络和同学问相互交流。第四,中学生民族文化传承态度方面,不同年级学生的民族文化学习态度差异不显著,对于民族文化传承态度的总体表现稳定。女生民族文化传承态度值显著高于男生。父母双方均为回族的学生民族文化传承态度显著高于父母双方均为汉族的学生。第五,民族中学校本课程的开发应以地方民族特色和学生实际需求为依据。教材编排应注重内容的丰富性,上课方式应多元化,同时注重师资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