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吉林省是农业大省,在调结构、稳增长的当前历史时期,农村的稳定对于吉林省振兴地方经济意义重大。要促进农村稳定与和谐发展,离不开文化的巨大作用,因此,吉林省必须高度重视农村文化的发展,使之真正彰显出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促进作用。十八大以来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历史与现实表明,要繁荣吉林省文化市场、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必须采取有力措施改变农村文化相对滞后的局面,推动农村文化创新发展、特色发展。尽管进入“十三五”时期以后,吉林省农村文化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是仍然存在着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不相适应的问题。因此,本文针对吉林省农村文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围绕农村文化如何提质增效这一主线,探索吉林省发展农村文化的实施对策。本文共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阐述了探索吉林省农村文化建设的目的、意义,总结了农村文化发展问题的研究现状。第二章对农村文化建设进行了概念解析,找出了农村文化建设的理论依据,明确了农村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和任务,明确了农村文化建设的基本思路。第三章以吉林省伊通满族自治县为例进行了数据分析,据此总结了吉林省农村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及取得的成就。第四章阐述了吉林省农村文化发展存在着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农村文化建设专业人才相对匮乏、农村文化市场活力不足、部分地区农村文化“三俗”现象突出、农民对文化需求的表达意识相对缺乏等问题,指出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农村文化建设经费投入不充足、农村文化建设人才培养不到位、农村文化建设缺乏科学理论指导、农村消极社会风气的不良影响、农民思想观念落后。根据吉林省农村文化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第五章对吉林省农村文化发展提出了具体对策,主要有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加大农村文化人才培养力度、繁荣发展吉林省农村文化市场、营造绿色健康农村文化、用新文化取向激发农村文化活力,唯有如此才能使农民享受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成果,才能使文化发挥出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的巨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