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公交市场化改革是市政公用事业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群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为了解决资金短缺和公众乘车需求增加的难题,为公众出行创造更为便利的条件,我国许多城市纷纷开始了公交运输行业的市场化改革。针对市场化改革的现状和问题,本文分析了城市公交市场化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厘清城市公交市场化改革的思路,以促进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本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分析我国城市公交市场化改革的实践。新公共管理理论与公共服务的安排与生产理论为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政策为改革提供了具体指导;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城市公交市场化改革形成了多种模式,并逐步取得了成效。第二部分具体分析我国城市公交市场化改革存在的问题。就经济方面而言,在改革过程中,许多地方政府只注重自己权力的获得、财政包袱的卸载和外部资本的引入而不注重有效竞争机制的构建,导致新垄断。同时,部分城市在公交市场化改革进程中,由于缺乏对线路的科学规划,导致许多优势线路的重复设置,从而导致资源分配的不合理。就政治方面而言,在市场准入方面存在寻租风险,在市场监管方面存在“政府管制俘获”风险。就社会方面而言,不同程度的停运事件严重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城市公交企业的撇脂行为以及因为资本的逐利性而导致资源分配的不公都反映了社会公平风险的存在;而公交安全事故的频频发生更是严重危害了社会的安全与稳定。第三部分对我国城市公交市场化改革风险的防范与控制提出建议。首先,转变政府职能,包括对城市公共交通行业进行整体规划,承担市场化主体无能为力的公共责任以及大力培育有力的竞争机制。其次必须加强法制建设,市场化改革应该是在完善的法律体系的指导下进行。再次,政府要加大对公交企业的扶持力度,比如建立完善的财政补贴机制,落实各项优惠和补贴政策。只有政府的补贴到位,公交企业才能够继续履行政府的政策性、指令性义务,老百姓才能得到最终的实惠。最后,要加强监督管理。这就需要建立科学完备的监督体系,运用多样化的监管方式,同时还要强调对监管者的监管,以减少腐败产生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