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据挖掘总结杨志旭教授治疗失眠的经验

来源 :中国中医科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e2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一:数据挖掘1.目的:通过对杨志旭教授临床医案的数据挖掘,总结杨志旭教授诊治失眠症的经验。2.方法:采用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科研医案数据采集系统,提取2015年10月至2018年3月期间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综合内科门诊经杨志旭教授诊治的失眠症患者共计178人,219诊次的病历资料。病案内容均由杨志旭教授亲自审阅,跟诊成员随诊记录。内容包括患者一般情况、主诉与病史、四诊信息、中西医诊断与治则治法、舌脉信息以及所用方名、药物加减等内容。运用描述性统计、关联规则、聚类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挖掘杨志旭诊治失眠症的证型分布、用药频次、药物配伍规律、加减用药等,采用人机结合的方式,整理杨志旭诊治失眠症的学术经验。3.结果:3.1数据挖掘:经杨志旭教授诊治的219诊次失眠症患者中,挖掘结果显示:纳入研究的失眠症患者以睡眠差(81.3%)、入睡困难(70.3%)、烦躁(58.0%)、憋气(23.4%)等为主要症状。异常舌象主要为舌红(31.1%)、苔薄白(29.7%)、苔黄腻(24.7%)、舌紫暗(10.0%)、苔白腻(10.0%)等;异常脉象主要为脉弦细(11.8%)、脉细弱(9.1%)等。纳入失眠症患者的主要证型为心气亏虚证(50.7%)、心神不安证(38.4%)、肝气郁结证(32.9%)、心血亏虚证(25.1%)、脾气亏虚(21.9%)、湿热证(16.9%)、阴虚证(7.8%)、肾虚证(5.9%)、肝郁化火证(3,2%)、湿邪内扰证(2.3%)等。杨志旭在治疗失眠症时,最主要的治法是益气养心116次(53.0%),滋养心血114次(52.1%),疏肝解郁62次(28.3%),安神定志49次(22.4%),益气健脾47次(21.5%);常用药物为酸枣仁183次(90.6%)、远志177次(80.8%)、石菖蒲173次(79.0%)、黄芩167次(76.3%)、茯苓165次(75.3%)、生黄芪 163 次(74.4%)、铁落 147 次(67.1%)、丹参 123 次(57.5%)、玄参121次(56.2%)、灯心草114次(55.3%)、炒白术113次(51.6%)、生地102次(46.6%)、百合101次(46.1%)等;常用药对为石菖蒲与酸枣仁、茯苓与酸枣仁、生黄芪与酸枣仁、茯苓与菖蒲、生黄芪与菖蒲、茯苓与石菖蒲、酸枣仁;生黄芪与石菖蒲、酸枣仁;酸枣仁与铁落等。3.2.学术经验:(1)杨志旭教授对失眠症病机的认识:杨志旭认为失眠的主要病机为邪盛正伤,阳不入阴。以肝郁、湿热、痰热等为标,心气不足、脾肾虚损等为本,并认为“心气不足、心神不安”贯穿疾病始终。(2)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杨志旭教授认为失眠症具有同一个疾病的“共性”和不同证型的“个性”,将该病的病因病机根据病情的不同分别而论,将失眠症辨病和辨证相结合,根据不同人群的主要症状进行辨证论治。(3)治疗思路:①因势利导②注重气血辨证③扶正与祛邪并用,不同阶段各有侧重④养心安神贯彻始终。(4)用药上以酸枣仁汤为基本方加减化裁,合用天王补心丹、百合地黄汤等方剂。4.结论:(1)数据挖掘显示失眠症常见证型有心气亏虚证(50.7%)、心神不安证(38.4%)、肝气郁结证(32.9%)、心血亏虚证(25.1%)、脾气亏虚(21.9%)、湿热证(16.9%)、阴虚证(7.8%)、肾虚证(5.9%)、肝郁化火证(3.2%)、湿邪内扰证(2.3%)等,与失眠症相关研究基本相吻合。(2)杨志旭教授治疗失眠症以益气养血、疏肝解郁、安神定志、健脾、清热、化湿、滋阴等为法,以酸枣仁汤为基本方加减辨证治疗。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和评价硬膜外滴注当归注射液对椎板切除模型动物硬膜外瘢痕形成及硬膜粘连的干预作用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制。   方法:选用48只成年健康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4组,每
目的:观察β淀粉样蛋白25-35(Aβ_(25-35))在大鼠双侧海马注射后Neuroglobin(Ngb)和Bcl-2 mRNA表达的变化以及补肾活血复方益智健脑颗粒的干预作用,从而探讨补肾活血法防治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部分作用机理。方法:4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假手术组10只、模型组10只,中药治疗组10只。采用大鼠双侧海马CA1区注射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