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钢表面纳米SiO2薄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muag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工作是“十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的一部分,目的是研究利用分子自组装技术在金属表面制备具有防腐蚀功能的纳米膜的可能性。以改性有机硅树脂为原料,采用分子自组装法, 首次在碳钢表面设计、合成了一类新型高度有序自组装体系——有机硅氧烷类自组装单分子膜(SAMs),并探索了该体系在金属腐蚀防护中的使用性能。分子自组装工艺的研究表明,成膜过程中的浸渍温度和浸渍时间对薄膜结构影响不大,而提拉速度、风干时间、稀释剂浓度与种类对薄膜结构与性能有较大影响。提拉速度较大时,制得薄膜的厚度较为均一,耐蚀性较好。汽油作为稀释剂要优于煤油。热处理工艺,尤其是热处理最高温度和升温速度对薄膜结构有较大的影响。热处理最高温度为350℃,升温速度为1℃/min时,所得薄膜保护效果最好。采用X射线能谱仪(EDS)和X光电子能谱(XPS)对薄膜的分析结果指出,所制备的自组装单分子薄膜的化学成分主要是Si、O、C三种元素,Si元素与O元素的平均原子百分比为1:2,且不同区域各元素分布比较均匀。薄膜中Si元素的化学结合方式为SiO2状态。角分辨X光电子能谱(angular-dependent XPS)分析薄膜表层元素的空间分布的结果表明,Si、O交替以Si-O-Si键结合而形成二维空间网络薄膜。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原子力显微镜(AFM)分析结果示出,薄膜表面是由椭球形的SiO2颗粒紧密排列而成,平均颗粒度20nm,薄膜形貌为规则的条纹状。采用动电位扫描法对成膜碳钢试样测试的阳极极化曲线显示,碳钢在腐蚀介质中处于钝化状态。浸渍试验结果说明,所制备的薄膜对碳钢基体具有优异的保护性能。
其他文献
纳米TiO2是一种优良的光催化剂,具有高效和稳定等特点,可光催化降解多种污染物,具有光明的应用前景。因此,本研究首先将纳米TiO2粉末作为光催化剂,在分散剂(PEG)的存在下,利用
目前以二氧化钛为基础的可见光半导体光催化剂仍然面临光生载流子转换效率低和化学稳定性差等重大问题;如何在保持化学稳定的前提下开发高效可见光光催化剂成为近些年来光催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cell, CAR-T)免疫疗法是近年来发展最为迅速的肿瘤免疫细胞疗法。CAR-T细胞能够克服肿瘤局部免疫抑制微环境, 具有对肿瘤细
纳米TiO2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能,广泛应用于光催化剂、光电转换材料、抗紫外线吸收剂、气敏传感器、环保等许多领域。纳米TiO2的低成本制备技术是纳米材料应用中首先要解决
本文研究了微波辐照作用下,由蛇纹石、膨润土硫酸浸出制备无定形二氧化硅的方法;考查了反应时间、微波辐照强度、液固比、硫酸浓度、矿石粒度等因素对矿物浸出过程的影响;确定了
钛酸钡是电子工业关键的基础材料,是生产陶瓷电容器和热敏电阻器等电子陶瓷的主要原料,在电子工业上的应用非常广泛。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发展,要求BaTiO3粉体具有高纯、超细(纳
嵌合抗体受体(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CAR)是人工设计的序列, 由抗原结合序列和T细胞活化信号元件构成。表达CAR的T细胞(CAR-T)具有强大的抗原特异性杀伤活性。CAR-T细
具有β-Al2O3结构的铝酸盐BaAl12O19:Mn作为三基色发光材料的绿色组分,一直是人们研究的重点。随着等离子显示器的出现和广泛应用,BaAl12O19:Mn优异的真空紫外激发特性更为人们所
二氧化钛是光催化材料中很重要的和亟待研究与应用的材料之一,本文研究思路以二氧化钛的光催化的重要性能——吸附性能作为研究的出发点,从分子力学模拟方法对二氧化钛吸附性能
由于纳米结构材料具有优异的性能和极其光明的应用前景,使其在纳米科学技术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因此近年来已成为纳米科学、材料科学、生命科学和化学工作者们竞相研究的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