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儿童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NB)属于最常见的儿童及新生儿期实体性颅外外周神经系统恶性肿瘤。神经母细胞瘤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病情进展复杂、早期无特异性临床表现,容易误诊、漏诊。神经母细胞瘤的发病机制目前依然未完全明确,国内外多种研究发现,神经母细胞瘤的多种临床因素都与该病的诊断、预后等有很大关系,比如:年龄、性别、肿瘤转移部位、病理分型、治疗程度等,另外染色体异常、基因突变、基因相关蛋白质的功能表达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跟NB的发病、预后和患儿的生存质量都有关。研究目的:为明确神经母细胞瘤的发病机制,寻找更好的早期诊断、评估预后、指导治疗的新的方法及指标,我们选取2001年9月至2017年12月多家医院小儿内科、小儿外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肿瘤科、放疗科、化疗科、病理科收治的202例确诊为神经母细胞瘤的患儿进行回顾性研究,对研究对象的临床表现、临床分期、骨髓转移、病理学分型、治疗情况等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并进一步检测肿瘤标志物、基因突变、蛋白质组学等多项指标,以期探索更适合NB的诊断、判断预后、提高生存率的指标。方法:1 研究对象与资料 我们选取2001年9月至2017年12月多家医院多个科室收治的202例确诊为神经母细胞瘤的患儿进行回顾性研究,对研究对象的临床表现、临床分期、骨髓转移、病理学分型、治疗情况等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通过查阅病历、联系患儿家长收集检查报告等形式,记录、总结202例患儿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临床分期、骨髓转移、病理组织学分型及综合治疗情况等。诊断标准、INSS分期、分型等标准均按照国际通用标准纳入。并随访1年、3年、5年生存率,制作生存曲线。2试验方法:应用放免法、电化学发光法、FISH、PCR等化验方法检测肿瘤标志物、基因突变及蛋白表达。结果:1 患儿年龄、病理分型、INSS分期、肿瘤转移部位、治疗程度等因素综合影响神经母细胞瘤患儿的预后。2 肿瘤是否完全切除、MYCN基因扩增、骨髓转移是独立预后因素。手术切除在NB的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肿瘤完全切除利于延长预后生存时间。3 若血清SF>150mg/L、LDH>1500IU/L、NSE>100 μ g/L,VMA/HVA 比值<1,则表示预后不良。则提示预后不良。4 N-myc基因拷贝数与肿瘤的生长和不良预后有密切的关系。5 ALK、ROS1、SPHK1、Nm23、PHOX2B、ATRX2等蛋白过表达与NB患儿的 INSS分期有密切关系。6 基因异常及其蛋白质组学的充分表现是诊断NB、提示预后的新型指标。结论:1 NB多发于学龄前儿童,男性为主,肿瘤好发于腹膜后。2 肿瘤是否完全切除、MYCN基因扩增、骨髓转移是独立预后因素。手术切除在NB的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肿瘤完全切除利于延长预后生存时间。3 血清LDH、VMA、CEA、AFP、NSE、SF等肿瘤标志物进行联合检验,可为INSS分期、疗效评价及判断预后等提供重要的实验室依据。4 患儿确诊的年龄、病理分型、MYCN gene、骨髓细胞学和/或骨髓活检等对INSS分期及指导治疗、判断预后具有重大意义。5 N-myc基因拷贝数与NB的生长和预后不良密切相关。6 ALK、ROS1、SPHK1、Nm23、PHOX2B、ATRX蛋白过表达与NB INSS分期有密切关系,提示与肿瘤分化差、肿瘤复发及不良预后有关。7 多种基因突变及蛋白质组学成分的联合检测分析,有助于提高神经母细胞瘤早期综合诊断准确率、判定NB的预后。创新性和意义本研究主要通过回顾性随访、总结研究2001年-2017年202例神经母细胞瘤患儿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包括肿瘤标记物、基因突变、蛋白质组学等指标,进一步探索NB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新依据:1.联合应用多种肿瘤标志物可以提高NB早期诊断、评估预后的准确性。2.多种蛋白质组学成分有望成为新的综合判定NB预后、生存质量及探索新的科学治疗方案的依据。研究的局限性1.因搜集病例涉及多家医院,且时间跨度较大,不同的医院、实验室的检测试剂盒、正常值范围等不相同,给后期数据分析增加了难度,可能增加了不确定性;2.蛋白质组学为较新检测项目,目前样本数量不足,可能导致不正确结论,需进一步扩大样本数增加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