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精神思想大解放时期,除代表统治阶级利益的儒学渐衰外,老庄、佛、玄学都得到了不同程度地发展。这个时期的名士注重个性的解放,追求精神的自由,以此来实现个人所向往的理想精神境界,与天地同化。在这样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宗炳其理论著作《画山水序》阐述了用山水画的形式将人类对宇宙生命本质地体验也就是“道”给表现出来,以此来实现自己对于理想精神境界的追求,因而对精神上的要求和创作方法上都提出了一系列的观点,如“澄怀味象”、“以形媚道”、“以形写形,以色貌色”、“畅神”等重要的观点。这些观点的提出涉及了山水画美学之本体、创作、鉴赏等一系列的问题,构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美学体系。它所提炼出的山水画的美学特征与趣味,在中国山水画美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在这其中“山水以形媚道”思想的提出,第一个指出自然美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并能以此显现浑朴无名的“道”,实现对“道”的观照。进而宗炳认为山水画是用来体现圣人之道的,山水画的形象可以领悟虚无之道。故而山水画中的每一处笔墨都蕴含着“道”的法则,其所构成的画面乃是绘画主体对于“道”领悟的外化形式,具有强烈的个性化特征。因此后世文人画家将绘画作为一种体道、味道的行为,形成了多样化的山水画面貌,进而促进了山水画的繁荣与发展。宗炳“山水以形媚道”思想的提出对于山水画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而元代由于其特殊的社会历史情况,山水画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表现出与前朝与众不同的山水画面貌,尤以元四家为代表,“以形媚道”的思想体现的也更为彻底,分析此时的山水画有助于提升对其哲学意味的思考以及方法论研究的提升。本文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分析宗炳其人、生活背景以及其思想渊源,以此来说明山水画的发展离不开以儒、释、道为主的“道”的思想哲学,特别是老庄之道;第二部分重点诠释山水“以形媚道”的思想内涵;第三部分分析元代山水画中“道”的显现以及其在元四家山水画中的具体体现;第四部分论述元代山水画的思辨与哲学意味,阐述中国山水画所蕴含的艺术精神与文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