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不同的项目反应理论的比较研究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qchuny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随着测量学家的深入研究,项目反应理论已日趋成熟,其中以洛德、汉布尔顿的项目反应理论最具盛名。迄今为止,IRT还是有许多理论问题尚待解决。比如,人们容易把单维性假设等同于局部独立性假设,单维性假设并不满足实际测验中的要求,局部独立性假设为什么要加上“局部”两字?模型假设只是为了拟合测验得到的数据吗?IRT仅仅是一种经验化的理论吗?若不是,那它的理论基础又是什么?本文将会围绕这些问题展开讨论。杜文久于2014年出版了《高等项目反应理论》一书,该书以概率论为工具,对IRT的基本假设、反应模型的理论基础都作出了详细讨论,并对IRT中的许多定理、公式进行了论证。在《高等项目反应理论》中,杜提出了与洛德、汉布尔顿所不同的三条基本假设,因而得到不同的结论,主要表现在:(1)在保序假设之下,能力参数可以被定义,每一个被赋予数值的被试的能力参数具有不变性,被试在各测验项目上的百分位不变,即能力参数不变。但在洛德、汉布尔顿的IRT中能力参数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仅是一个描述潜在特质的术语,并没有量化;(2)包括二参数模型、三参数模型、二级评分模型和多级评分模型在内的所有项目反应模型,都可采用节点的方法演绎推理得到对应的概率分布函数,从而项目反应模型就拥有了理论基础。而在洛德、汉布尔顿的IRT中,所有的项目反应模型都只为拟合数据,缺乏理论基础;(3)当项目参数与能力参数都未知需要同时估计时,其能力参数估计值依概率收敛于真值。而洛德、汉布尔顿的项目反应理论不具这样的性质;(4)杜运用演绎的方式对IRT中的定理和公式作了推理论证,得出IRT未来的发展趋势是转向演绎化的道路。从总体来看,洛德、汉布尔顿的项目反应理论仍表现为经验化,缺乏一定的逻辑基础。
其他文献
桩基测量是建筑施工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以确保桩基的准确性和桩位的质量,施工过程中的各种干扰因素不可避免,但可以使之降低到最低的影响。本文从影响桩位测量精度的因素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我思故我在”(迪卡尔)这个著名的命题给我们的写作一个警示:思维是第一位的,思维的品质决定了写作的品质。  正如天才是一种性格一样,好思维也是一种好性格。性格需要养成,好思维需要培养。现实生活中的我们大多时候思维是被别人绑缚的,是“他者”在为我们的思维立法,比如读了欧·享利的小说《麦琪的礼物》,我们中的大多数都会被小说中主人公那种自我牺牲的爱的精神感动不已,感动在小说作者为我们树立的爱情价值体系中
自2008年5月,由我国中央银行和银监会联合制定印发了《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银监发〔2008〕23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以来,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在各省市迅速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