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惑与坚韧-《寻找多巴胺》系列创作实践探究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uuuuuuui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西方当代绘画艺术的发展取得了相当高度的成就,以油画媒介的创作更展现出大量优秀的作品。油画材料作为传统的绘画介质其中油画作为能够揭示西方文化表征的媒介材料,往往出于其稳定的材料性能以及在画面中所展现出来的丰富的表现性,这些特性在艺术语言的中国化进程中依然有着巨大的空间。尤其是如今当代艺术语言不断冲击着传统绘画的时代背景下,立足传统、寻求创新就显的愈发重要。《寻找多巴胺》系列是研究生阶段一直延续创作的作品。本文将通过这些系列作品来分析探索“压力”这一具有普遍性的社会问题。作为视觉艺术的绘画如何把“压力”这一相对抽象的概念转换为视觉语言去表达,是我研究与学习的命题。本文从五个章节论述《寻找多巴胺》系列作品的创作研究与实践过程。在第一章中主要阐述了选题背景和个人创作的出发点,第二章则通过素材的收集与准备为创作的完成提供基础,第三章《寻找多巴胺》系列创作准备进行个人的情景体验以及向大师的学习过程来为创作提供画面语言的支撑,第四章《寻找多巴胺》系列创作过程通过色彩、画面的构成与画面表现的方式来展示创作的整体过程,第五章主要表达了创作的过程与收获来分享对于创作的情感感受和对于创作中的思考体会。
其他文献
情感是艺术的主体,生活是艺术的源泉,两者支撑着整个油画创作。一幅成功的油画作品是画家对生活、对社会真情实感的表达。文章以铁路的点滴记忆与情怀感受作为创作的阐述对象,剖析情感在其中的表现形式和情感在油画创作中的独特魅力。由于自己出生在一个四代铁路家庭,从小在铁路宿舍院里长大,小时候总是听到爷爷、奶奶和爸爸、妈妈说起一些铁路的往事,从铁路的记忆与情感中,由此产生了创作的主要灵感,创作的素材来源于现场作
中国花鸟画创作中,无论是在传统绘画还是当代表现形式里都离不开题材的选择,每一种物象的呈现都是艺术家对自然不断地“格物”之后而“致知”的情感表达。中国花鸟画发展至今,艺术家在绘画题材上的探索一直没有停下过脚步。及至当代,地处我国西南边陲有那么一片热带雨林区域,有着鲜明的物候特征和丰富的物象品类。然而,纵观中国花鸟画发展史中对南国雨林的绘画创作极少得见,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才有了像王晋元等一批艺术家深入
绘画艺术发展至今,它的表现形式精彩纷呈,许多经典的作品因其独特的绘画技法、丰富的画面内容和强烈的情感表达被美术史学所确定。如今,艺术家们创作时越来越重视对内心真实的情感表达,并将真实的人类情感融入画面中,对客观形象进行艺术构思转化。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具有强烈画面氛围感的艺术题材,一直被观者心向神往,而绘画作品的形式语言又是艺术作品不可或缺的表现形态,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绘画形式的空间、绘画形象、色彩
儿童时期是人类自我认知的初始阶段,大多数儿童拥有懵懂活泼的性格,热衷探索的精神以及天真可爱的外表。儿童形象具有象征性,代表了新生命的萌芽,象征无限希望,这些使得儿童群体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令画家们热衷选择儿童题材进行艺术表现。本文使用文献研究法、图像分析法、实践研究法等方法对中国不同时期绘画中的儿童题材进行了系统探析,结合个人创作阐述笔者对于儿童题材工笔画的审美追求及创作感悟。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方
生活是艺术创作的土壤,一切创作源于生活。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处于“高压”状态的人们选择“宅家”的生活方式,更加注重精神上的追求。本文通过当代“宅家”这一社会现象对室内场景题材进行探究,基于笔者的情感注入,营造温情的室内氛围。论文分为三个部分进行论述,第一部分主要论述温情氛围营造的影响因素,从日常生活情景和绘画语言两方面进行分析,并向哈默修伊、维亚尔等画家学习,为创作汲取了大量可借鉴的思路与
本课题以儿童题材工笔人物画的意象造型进行研究论述,并通过探索实践来表现主题。论文主要阐述了儿童题材工笔人物画及意象造型的概念,通过对不同时期儿童题材工笔人物画中儿童的意象造型及发展脉络进行大致梳理,并对儿童题材工笔画意象造型观的成因为出发点,从中国画独有的造型观、中西文化的交流借鉴以及人们在时代背景下的创新发展具体分析。以多维的视角结合画家的代表作品来分析儿童意象造型的独特表现方式,分别探究传统儿
绘画材料与肌理在艺术创作中的地位愈加重要,逐渐脱离附属地位成为绘画的目的之一。在艺术创作中如何使用不同材料表现肌理,使之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传达艺术家主观情感,是笔者研究生学习阶段一直思考探索的课题。本文探讨绘画材料与肌理对画面效果、情感表达的影响,并对材料的选择和使用手段进行实验性创作。首先对绘画材料和肌理的多样性及重要性进行论述;其次通过对基弗和许江的作品及其内涵进行分析研究,进而对自身创作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外出旅行成了常事,用旅行的方式开阔眼界,享受祖国的大好河山,感受着不同文化的洗礼。越来越多的人出行游玩,不再单纯的追求景点的丰富与多变,而更加注重整个旅途中的身心感受,追求旅行的品质,风景名胜是旅行者考虑的必要条件外,吃喝住行也成为旅行者考虑的重要问题。地域文化是一个地区特有的文化,是此地区文化的传承,有着自己独特的地域魅力,是文化、传统、习俗等文明的提取,地
保定市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在历史、建筑、文化、经济上都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由于城市现代化发展,老城区生活性街巷空间成为了品质较低而问题多发的空间。老城区的街巷是城市发展至今,承载文化伴随生活的物质载体。因此,老城区街巷空间的微更新既是对城市本身的动态维护也是逐步提升群众生活品质不可或缺的因素。本文结合实地调研法、文献分析法、量化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学科交叉法的研究手法,从国内外理论研究现状进行梳
移动互联网在改变了人们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的同时也带来了教育方式的变革。2019年11月党中央、国务院下发的《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强调要“唱响互联网爱国主义主旋律”、“让爱国主义充盈网络空间”。移动互联网以其开放性、多样性、交换性、互动性和即时性等特点深受大学生喜爱,这为创新传播载体手段,积极运用微博微信、社交媒体、视频网站、手机客户端、学习强国等传播平台,借助虚拟现实、增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