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田水利工程是农业生产和发展的命脉,而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以下简称“小农水”)因其地域分布而与农业生产关系更为密切,小农水还关系到粮食安全、农民创收以及农村经济发展。在农业生产中,小农水管护效果并不理想,具体表现为建、管、用脱节,新工程建设不足,旧的工程管护跟不上,“重建轻管”“只建不管”等问题表现突出,小农水利用效率低下。对于小农水使用和管护过程中存在的这些问题,让农户参与管护是很好的解决方法。理论上,农户参与管护是自主治理的一种形式,是集体行动的实现过程,同一村域的农户自主选择参与与否。但是由于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不一定具有一致性,常导致自主治理困境,而社会网络和组织支持为提升小农水管护效果提供了新的思路。一方面,社会网络可视作一种非正式制度,包含着多种社会资源,这些资源能对社会的结构和网络中个人的行动方式产生直接影响,同时通过社会网络能够有效促进社会网络中个体成员之间进行信息交流,在管护合作集体行动过程中起到“桥梁”和“黏合剂”的重要作用,能显著提高农户个体的集体合作意识,将个体利益与集体利益有效统一起来,保障村庄管护集体行动的成功实施,从而有效提高小农水管护效果。另一方面,小农水天然的公共产品属性要求政府在小农水建设管护过程中起到主导作用,基层组织提供的支持能增强农户对组织的认可,表现出公民行为,在管护行动中做出积极地响应。因此,从组织支持和社会网络两方面研究小农水管护效果,有助于找出提高小农水管护效果改进路径,创新管护机制使得小农水能更好的服务与农业农村,同时为相关水利部门制定政策提供参考。本文从组织支持和社会网络视角切入,系统梳理国内外文献,在公共池塘资源理论、组织支持理论、社会网络理论、集体行动理论等的指导下,利用从黄河流域上、中、下游共6个省份(自治区)实地调研获得的1040份农户微观数据,首先分析了小农水管护现状,接着构建组织支持和社会网络指标体系,将组织支持和社会网络均划分两个维度,从情感性支持和工具性支持进行测度以及从亲友网络和一般网络进行测度,然后运用因子分析法进行降维,测度组织支持和社会网络各个维度指数并计算得出总指数,分析其基本特征。最后运用有序probit模型分别分析组织支持和社会网络对小农水管护效果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考虑两者交互项对小农水管护效果的影响。得到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组织支持对小农水管护效果有显著正向影响。农户感受到组织支持的力度越大,其对组织的认同感就会越强,越愿意在村组织带领下参与管护集体行动,这有利于小农水管护效果的提升。(2)社会网络对小农水管护效果有显著影响,进一步将社会网络细分为亲友网络和一般网络后发现,一般网络对小农水管护效果有显著正向影响,而亲友网络影响不显著。(3)组织支持与亲友网络交互项是显著的负向影响,而组织支持与一般网络交互项则是显著的正向影响。组织支持能有效地增强一般网络的连结程度,从而提升小农水管护效果。(4)农户性别、健康程度、政府投资力度、务农前景以及农户感受到的受惠程度都对小农水管护效果有显著正向影响。农户身体素质越好,小农水管护效果也越好。政府投资力度越大,农户对务农前景越看好,在小农水管护过程中受惠程度越大,就会更加积极参与管护,从而小农水管护效果也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