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时空视角的红色古村特征及保护利用研究 ——以长治地区砖壁、王家峪和北村为例

来源 :太原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zuj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红色古村作为一类具有特殊历史文化价值和反映特定时代特征的村落,其理论研究应成为村落保护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内容。红色古村不仅蕴含历史文化遗产共同的价值,而且具有红色革命精神的特殊价值。山西因优越的自然环境和军事背景,是抗日战争的主战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总部辗转于山西各地,留下了大量的红色古村,古村内有许多价值较高的革命历史建筑,其历史和军事地位不言而喻。近些年来,人们对红色古村保护的重视进一步加强,但是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快速发展,红色古村也面临了一定的问题。如何保护红色古村不受破坏,如何解决红色古村现存的问题,如何使红色古村的资源进行合理的利用,成为红色古村当下关注的焦点,解决这些困难与问题,有助于促进红色古村的不断发展和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延续。文章以时空理论为基础,以全面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总部重要机构及其领导人在山西省驻扎过的古村落为研究对象,运用实地调研、文献研究、系统研究和跨学科研究等方法,探析其特征和保护利用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五部分内容:第一部分:第1章为绪论内容。简要论述了文章的研究起源和背景、对象和范围、目的和意义、内容和方法,并查阅国内外有关历史建筑、战争遗址、古村镇、革命旧址建筑和红色古村等研究进展并对其进行总结。第二部分:研究的理论基础,为第2章内容。解读了红色古村的内涵,并阐述了红色古村的概况及所包含的内在价值;解读了时空观的概念,分析了红色古村具有历时性和共时性特征,为后文研究红色古村的特征提供理论基础。第三部分:理论构建,具体为第3章内容。此部分基于时空理论,对红色古村的分布、环境、空间格局和建筑特征进行探析。随着时间的变化,村落的环境、空间、建筑随之发生着改变和演化。总结出红色古村具有区别于其它类型传统村落的特征,具有独特性。第四部分:实例分析,具体为第4章内容。列举八路军总司令部旧址北村、砖壁村和王家峪村的典型案例,将理论构建的内容实践于实例中,分析其防御系统、选址必然性、时间性特征等内容,为后文总结红色古村在保护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和提出的策略提供现实依据。第五部分:红色古村保护和利用研究,具体为第5、6章内容。通过剖析红色古村保护和利用中存在的现实困境,提出保护和利用的原则,总结红色古村的特色保护和利用、整体性保护和利用等适应性策略,为今后红色古村的延续性和适应性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本文希望通过引入时空理论,对红色古村特征进行动态的、四维的分析,并基于这些特征,有效地解决红色古村存在的问题,为今后红色古村的保护和利用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也为日后弘扬爱国主义情怀、传承红色文化和革命精神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其他文献
高超声速飞行器迫切需要新型轻质耐热合金代替Ni基高温合金来制造进气道等关键构件以实现结构减重,NiAl合金因其具有较低密度和较优高温性能,成为首选材料之一。一般,轻质耐热合金复杂薄壁构件的传统制造方法为先通过“熔铸-锻造-轧制”方法制备其板材,再对板材二次成形出最终构件,即“先成材,后成形”。但由于NiAl合金本征脆性,NiAl板及其复杂曲面薄壁构件难以通过传统方法制备。基于此,本文提出采用Ni/
航空航天事业的快速发展迫切需要轻质耐高温的结构材料来替代Ni基高温合金,在此背景下,具有密度低、比强度高、服役温度高、结构稳定性好和抗氧化等优点的Ni-Al金属间化合物可作为优选材料以实现结构减重、高承温的目标。但由于其具有本征脆性,室温下塑韧性差,薄壁结构板材的制备较为困难,且在高温下单一相强度较低,基于此,本文试图通过引入塑性层来提高Ni-Al金属间化合物的高温强度及塑韧性,以制备出高性能的结
ZrB2基超高温陶瓷在极端环境中能够保持自身性质稳定且熔点高于3000℃,因其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高热导率及良好的抗热振性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超高温结构防护中。本文围绕ZrB2基超高温陶瓷的力学性能、高温氧化行为进行如下研究。(1)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法制备了致密度优良的ZrB2-SiC超高温陶瓷。通过密度测试发现,ZrB2-SiC超高温陶瓷相对密度为99.1%。采用纳米压入法对其进行硬度、弹性模量
航空整体加强框在机身部件级装配过程中起主承力、主定位作用,其刚度相对飞机其它零件较高,周边轮廓与其他零件进行装配协调时,同样的定位间隙会产生更大的装配应力,造成后续装配定位操作困难,部件装配精度降低及应力腐蚀,甚至导致飞机强度和寿命的降低。为了保证飞机机体部件的装配精度,需要成倍地提升大型整体结构件的定位质量。正视制造差异,改变传统强迫定位造成的定位过程管控性差和定位结果复现度低的现状,保证大型整
基坑工程是集地质工程、岩土工程、结构工程和岩土测试技术于一身的系统工程,在深基坑开挖过程中,基坑支护结构的设计与施工对保证地下结构施工及基坑周边环境的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在常规设计中,通常基坑支护结构是在朗肯主动土压力作用下计算的,与实际情况往往存在一定的差异。同时,在使用弹性地基梁法分析基坑支护结构的变形时,用m法来计算土的水平抗力系数是其中一种较为常用的方法,但土体的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常数m
螺栓球网格结构在体育馆、车站等人群密集的公共建筑中大量使用,该类建筑除满足日常的功能外,还需在地震发生后发挥地震避难所功能,其安全性与人民的生命及财产安全密切相关。震害调查及研究结果均表明,螺栓球节点是螺栓球网格结构中的薄弱环节,在强震下易发生超低周疲劳破坏,震害表现为高强度螺栓拉脱、拉断、弯曲、折断等。因此,对螺栓球节点在强震下的超低周疲劳性能研究成为了防灾减灾和建设韧性城市领域中的重要问题。本
悬挂结构以其良好的建筑适应性、明确的传力路径以及潜在的高效结构性能等综合优势,深受建筑师和结构工程师的青睐,在国内外众多标志性的高层建筑中得到应用。在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如火如荼的今天,如何应用高强钢材构建一种新型的装配式高层悬挂钢结构体系,并将其推广应用于示范工程,本文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578357)的资助,针对其关键技术问题开展理论分析及试验研究,主要研究内容结论如下:(1)在文献查
空间网格结构作为大跨度建筑中常用的结构形式,其节点的连接构造及性能直接关系到结构安全、施工周期及经济效益等多方面。螺栓球节点具有装配化程度高,施工速度快的特点,焊接空心球节点具有杆件对中方便,刚度大、密闭性好的特点。若能得到集上述两种常用节点优势于一身的节点,必将大幅提高空间网格结构的技术先进性,安全适用性,经济合理性。本文在课题组研究的基础上,针对采用管类构件的空间结构节点开展研究,主要工作内容
黄土状粉土作为一种非典型黄土因其特殊的性质在过去的工程建设中通常不被使用,而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与现代化建设进程的高速推进,近年来在山西等黄土分布较密集的地区,将黄土状粉土作为路基或地基填料用于工程建设的情况逐渐成为常态。而在工程建设中出现的许多问题与土的非饱和特性息息相关,如在降雨后发生的路基沉陷等。为预防解决此类相关的工程技术问题,深入研究黄土状粉土的非饱和性质十分必要。因此,本文通过室内试
销铰节点作为一种理想的铰接节点形式,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类空间结构中。而空间结构的受力关键是节点的受力是否满足其强度与刚度需求,在往复动力荷载作用下,大跨度钢结构的销铰节点螺栓销轴可能会发生疲劳失效,对结构的整体可靠性和安全性造成极大的威胁。针对销铰节点的国内、外相关规范条文及研究成果多局限于构造设计要求与静力承载性能,对于其在往复动力荷载下的疲劳强度与破坏表征尚缺乏充分的阐述与报道。因此本文在国家自